第183章(2 / 3)
“你这人太记仇了。”郝言没再和他开玩笑认真道,“我说实话唐珵,就按中国新闻的报道习惯陈浩写不出花来。”
那的确,不是他嫉妒而是实话实说,这次报道的成功反响和陈浩写的东西毫无瓜葛,而是村子里的水够深,念念的经历够悲惨,不用文字修饰也能引起众怒。
但很可能成也为此,败也为此。
新闻热度达到最高点后,人的情绪消耗殆尽,这事就平息了。
新闻太依赖时效性,也太受制于此。
没等到唐珵的回答,郝言又说道,“唐珵,你觉没觉得中国的新闻业早晚会消失的...”
突然说出这么一句上升高度的话,唐珵感觉手里的烟都夹着苦味,他当然知道郝言说的所谓的新闻业到底指的是什么,但唐珵只能说他太过于理想。
刚进入新闻界时那时候的记者几乎人手一本《普利斯特新闻奖》,激进派的一批人认为中国新闻报道与美国新闻报道的深度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中国的新闻报道擅长于灾难性的报道,没有故事性的推进,没有人性的挖掘,缺少细腻的情节,单靠大字报一样的标题让人直观灾难,空有框架而无灵魂。
保守派的一批认为,新闻要的就是直观性,要是需要一堆故事矫饰推动,那做什么新闻记者去写小说得了。
那时候两派相争唐珵还觉得保守派的记者怎么对新闻写作麻木至此,可这些年东风已经压倒西风,激进派的声音逐渐消失。
唐珵才知道,当年的那些作者是最不麻木的,他们肯争肯力证,而现在的记者看似和平许多,看似人人都站在了保守派,其实不过是选一条大流跟着游荡。
但唐珵记得付陈规说,记者就是作家。
中国新闻虽然需要猛料和热点为核心,但文字的感染就是记者的骨血,它的使命是为了传播信息,更是为了留存时代特质。
记者的笔或者作家的笔,都应当为了更文学性地保存历史而存在。
“前些年南方有一家报社设立了一个特稿专版,成绩惨淡没几个月就删版了,我看过里面的稿子写得相当不错,但是没人买账。”
↑返回顶部↑
那的确,不是他嫉妒而是实话实说,这次报道的成功反响和陈浩写的东西毫无瓜葛,而是村子里的水够深,念念的经历够悲惨,不用文字修饰也能引起众怒。
但很可能成也为此,败也为此。
新闻热度达到最高点后,人的情绪消耗殆尽,这事就平息了。
新闻太依赖时效性,也太受制于此。
没等到唐珵的回答,郝言又说道,“唐珵,你觉没觉得中国的新闻业早晚会消失的...”
突然说出这么一句上升高度的话,唐珵感觉手里的烟都夹着苦味,他当然知道郝言说的所谓的新闻业到底指的是什么,但唐珵只能说他太过于理想。
刚进入新闻界时那时候的记者几乎人手一本《普利斯特新闻奖》,激进派的一批人认为中国新闻报道与美国新闻报道的深度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中国的新闻报道擅长于灾难性的报道,没有故事性的推进,没有人性的挖掘,缺少细腻的情节,单靠大字报一样的标题让人直观灾难,空有框架而无灵魂。
保守派的一批认为,新闻要的就是直观性,要是需要一堆故事矫饰推动,那做什么新闻记者去写小说得了。
那时候两派相争唐珵还觉得保守派的记者怎么对新闻写作麻木至此,可这些年东风已经压倒西风,激进派的声音逐渐消失。
唐珵才知道,当年的那些作者是最不麻木的,他们肯争肯力证,而现在的记者看似和平许多,看似人人都站在了保守派,其实不过是选一条大流跟着游荡。
但唐珵记得付陈规说,记者就是作家。
中国新闻虽然需要猛料和热点为核心,但文字的感染就是记者的骨血,它的使命是为了传播信息,更是为了留存时代特质。
记者的笔或者作家的笔,都应当为了更文学性地保存历史而存在。
“前些年南方有一家报社设立了一个特稿专版,成绩惨淡没几个月就删版了,我看过里面的稿子写得相当不错,但是没人买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