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溥仪)开始还半信半疑。后来我去监狱次数多了,连陪在旁边的法警也不怎么听我们谈话了,他才逐渐放松起来,最终接受了法庭的要求。”

  一九四六年八月十六日,一直被羁押在苏联伯力看守所的溥仪,身穿一套深青色的西装,白衬衫,黑领带,戴着一副圆眼镜,出现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身后跟着两名法庭宪兵和一位苏联军官,为日本人入侵中国作证。

  这一天,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旁听席和记者席上的黄牛票价,和余生出席时相等。溥仪出庭,轰动东京和世界。日本《朝日新闻》,形容溥仪出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是“一个划时代的日子”。

  同样,溥仪也要走从直讯到反诘的这一作证程序。溥仪介绍自己说道:“我出生在北京,名叫溥仪。本来是满洲姓,爱新觉罗溥仪。”

  随后。是直讯的主要内容,溥仪回忆自己的过往,以及日本人入侵中国的一系列事情:“我继位之后的第三年,一九一一年。国内发生了革命,一个伟大的人物孙中山先生领导国民党,推翻了腐败的清政府……”

  虽然溥仪是末代皇帝,但是,此时早已全无心气可言。此时老蒋当政,溥仪若不是狠拍老蒋的马屁。自觉后果堪忧。不过,美国人想听的,并不是溥仪拍老蒋的马屁,而是日本人如何谋划入侵中国。

  所以,约瑟夫季南问溥仪道:“你退位后,为何要离开天津去满洲?”

  溥仪说道:“(九一八事变后)当时在天津,相继发生了种种奇怪和危险的事情。有一天,有人借中国人的名义,送来一筐水果。打开一看,原来里面装的是炸弹。不久,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香椎浩平将军来了,他说,在天津住很危险,劝我到旅顺去。实际上,是强制前往,我不得已才去的。”

  其实,溥仪离开天津,算得上是半推半就,完全没有他说的那么委屈。在水果炸弹事件的第二天,《北平晨报》上,便有人披露说水果炸弹事件,其实是土肥原贤二安排的。

  当然,溥仪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证,为的不仅仅是报复日本人对他的操纵,也是为了给自己曾经谋划的复辟,洗脱罪名。如果溥仪不极力否认他对复辟的主动,不极力给日本人添加罪责,那么,日本人入侵中国的罪行,责任就会由他一部分。←百度搜索→或许,绞刑架上就会有他的位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