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魏特琳寄回美国的日记,直到后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人在整理档案资料的时候,才在众多废弃资料中,找到了魏特琳日记的原稿。随后,魏特琳的日记才收到人们重视。

  到了后世九十年代,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特藏室的图书管理员,才鉴于魏特琳日记所具有的、极高的档案史料价值,对魏特琳日记原稿进行了整理,将其制成缩微胶卷,公诸于众。

  余生知道此事,但是,当年在上海滩时,其羽翼未丰,根本管不了什么。等到到了美国,羽翼渐丰时,魏特琳早已过世。在余生和青小艺前往日本,离开美国时,便已经对手下的人吩咐了下去,一定要拿到魏特琳日记的原稿。

  至于出版所得,可以全部交给魏特琳在世的家人。经过几个月顺藤摸瓜的寻找后,余生终于获得了魏特琳日记的原稿,在翻译后,在中国、美国和日本同时上市。序言上只有魏特琳墓碑上的四个中文大字——金陵永生。

  当然,在中国人遭受日本军队屠杀的时候,出头的日本人并不只约翰马吉、约翰拉贝和明妮魏特琳三个人。正如后世之人评价——南京的中国人之所以没有遭到彻底的屠杀,就是因为还有那么一二十个挺身而出的外国人。

  虽然这些人即便离开,也不会有人责怪,因为他们对这数十万手无寸铁的中国人,本就没有义务和责任。对这些中国人有义务和责任的人,身在千里之外。

  所以,只要能留下帮助中国人的,都应该算是生性善良。正如明妮魏特琳在日记中所写:“我们这些人认为战争是民族的罪行,是违反在天地万物心灵深处创世精神的一种罪过,但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力量奉献给那些无辜受害者,以及献给那些家庭被烧、被抢,或是那些在战争时期被大炮、飞机炸伤的人,帮助他们康复。”

  战争考验人性,这些人应该算是至善之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