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1 / 2)
同时,嘉宝拒绝给任何影迷签名,拒绝出席自己的电影首映会,不接受任何采访,不回复任何喜欢她的影迷的邮件……如她所说,“我一生都在找后门、侧门、电梯或秘密通道,只要能躲起来,不让人烦扰我。”
虽然她也有和这个世界接触的需求,但必然是安静自在,不被人事喧扰的。所以,她才会自己一个人在乔装打扮后,去一个小电影院中,欣赏自己或者他人出演的电影。
虽然余生并没有料到嘉宝回来。但是却准备了一些临时搭建的包厢。提供给那些想要低调行事,却又对慈善晚会感兴趣的富豪和名流。这样的包厢需要提前预订,但是无需排队。只需要经过保安的确认,便可悄悄而来,悄悄而去。不为外人所知。
余生记得还有几处包厢没有预订出去,便让青小艺亲自带着嘉宝去寻找一处安静而保密的包厢。以嘉宝的性格,只要安静并与人疏离,是不会对包厢有太多挑剔的。
其实,余生对于嘉宝来参加他的慈善晚会的原因,也有几分猜测。后世的人。并不知道,嘉宝曾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过世界格局的走向,和人类历史的进程。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中国,西安事变。美国,由葛丽泰嘉宝主演的《茶花女》上映。米高梅的这部《茶花女》,并没有完全遵照原著。但是。却将茶花女这个角色诠释的极为到位。
最为成功之处,便是选择了嘉宝出演女主角。而嘉宝忧郁的气质和与世疏离的人生哲学,将茶花女这个角色表达的淋漓尽致,亦真亦幻。电影上映后。票房爆表,而嘉宝的演出让一大票世界名人成为被其美丽征服的裙下之臣。
其中,便有自认为是艺术家的阿道夫.希特勒。而在嘉宝听说有人在策划着她与希特勒会面时,非常自信而冷淡的说道:“我要劝他休战。不然我就把他杀了。我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受搜查见他的人。”
二战开始后,希特勒开始寻找一种威力极大,超越这个时代的武器。所以。希特勒不但如《印第安纳琼斯》中一般,到处搜罗神秘学所重视的宝物,而且,还集中了德国的科学家,来研制各种奇思妙想的武器。
然而,虽然德国很强大,教育很兴盛,但是显然不可能所有的人才都集中于德国。欧洲各国,在经历过工业革命后,科技都有巨大的发展,教育体系也逐渐完备,人才辈出。希特勒想要力压一个时代,着实困难。
在此情况下,德国人开始软硬兼施,除了原本就是德国籍的科学家,大量的外国专家学者,高精尖技术人才成为德国人的目标。德国人想尽办法,要让这些人留下来。
而在一九一二年便考察过金属中电子运动、创造性地把普朗克的量子说和卢瑟福的原子核概念结合了起来的丹麦科学家玻尔,成为希特勒的目标之一。希特勒把玻尔定为目标人物的原因,就是德国人在美国人的曼哈顿工程之前,便早已经开始了对原子弹的研制。并且,进度还比美国人领先。
如果按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德国人制造出原子弹是早晚的事情。只是进度的快慢不确定而已。但是,为了这个进度的加快与确定,德国人需要在微观物理学方面顶尖的人才。
因为探讨过原子的结构理论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玻尔,在三十年代中期,便已经发现了许多中子诱发的核反应。并提出了原子核的液滴模型,很好地解释了重核的裂变。
而原子核的裂变中,产生的巨大能量,则是原子弹制造的基础。除了经常和玻尔一较高下的爱因斯坦和普朗克、薛定谔,没有人会比玻尔在原子弹制造方面的研究更深了!
↑返回顶部↑
虽然她也有和这个世界接触的需求,但必然是安静自在,不被人事喧扰的。所以,她才会自己一个人在乔装打扮后,去一个小电影院中,欣赏自己或者他人出演的电影。
虽然余生并没有料到嘉宝回来。但是却准备了一些临时搭建的包厢。提供给那些想要低调行事,却又对慈善晚会感兴趣的富豪和名流。这样的包厢需要提前预订,但是无需排队。只需要经过保安的确认,便可悄悄而来,悄悄而去。不为外人所知。
余生记得还有几处包厢没有预订出去,便让青小艺亲自带着嘉宝去寻找一处安静而保密的包厢。以嘉宝的性格,只要安静并与人疏离,是不会对包厢有太多挑剔的。
其实,余生对于嘉宝来参加他的慈善晚会的原因,也有几分猜测。后世的人。并不知道,嘉宝曾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过世界格局的走向,和人类历史的进程。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中国,西安事变。美国,由葛丽泰嘉宝主演的《茶花女》上映。米高梅的这部《茶花女》,并没有完全遵照原著。但是。却将茶花女这个角色诠释的极为到位。
最为成功之处,便是选择了嘉宝出演女主角。而嘉宝忧郁的气质和与世疏离的人生哲学,将茶花女这个角色表达的淋漓尽致,亦真亦幻。电影上映后。票房爆表,而嘉宝的演出让一大票世界名人成为被其美丽征服的裙下之臣。
其中,便有自认为是艺术家的阿道夫.希特勒。而在嘉宝听说有人在策划着她与希特勒会面时,非常自信而冷淡的说道:“我要劝他休战。不然我就把他杀了。我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受搜查见他的人。”
二战开始后,希特勒开始寻找一种威力极大,超越这个时代的武器。所以。希特勒不但如《印第安纳琼斯》中一般,到处搜罗神秘学所重视的宝物,而且,还集中了德国的科学家,来研制各种奇思妙想的武器。
然而,虽然德国很强大,教育很兴盛,但是显然不可能所有的人才都集中于德国。欧洲各国,在经历过工业革命后,科技都有巨大的发展,教育体系也逐渐完备,人才辈出。希特勒想要力压一个时代,着实困难。
在此情况下,德国人开始软硬兼施,除了原本就是德国籍的科学家,大量的外国专家学者,高精尖技术人才成为德国人的目标。德国人想尽办法,要让这些人留下来。
而在一九一二年便考察过金属中电子运动、创造性地把普朗克的量子说和卢瑟福的原子核概念结合了起来的丹麦科学家玻尔,成为希特勒的目标之一。希特勒把玻尔定为目标人物的原因,就是德国人在美国人的曼哈顿工程之前,便早已经开始了对原子弹的研制。并且,进度还比美国人领先。
如果按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德国人制造出原子弹是早晚的事情。只是进度的快慢不确定而已。但是,为了这个进度的加快与确定,德国人需要在微观物理学方面顶尖的人才。
因为探讨过原子的结构理论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玻尔,在三十年代中期,便已经发现了许多中子诱发的核反应。并提出了原子核的液滴模型,很好地解释了重核的裂变。
而原子核的裂变中,产生的巨大能量,则是原子弹制造的基础。除了经常和玻尔一较高下的爱因斯坦和普朗克、薛定谔,没有人会比玻尔在原子弹制造方面的研究更深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