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烟盘儿富丽烟味儿香,烟斗儿精致烟泡儿黄。断送了多少好时光,改变了多少人模样!牙如漆,嘴成方,背如弓,肩向上,眼泪鼻涕随时淌!啊!你快快吹灭了迷魂的灯!你快快放下了自杀的枪!换一换口味来买块糖,谁甜谁苦自己去尝!卖糖呀卖糖、卖糖呀卖糖!

  断送了多少好时光,改变了多少人模样!牙如漆,嘴成方,背如弓,肩向上,眼泪鼻涕随时淌!啊!你快快吹灭了迷魂的灯!你快快放下了自杀的枪!换一换口味来买块糖,谁甜谁苦自己去尝!卖糖呀卖糖、卖糖呀卖糖!”

  两首歌翻来覆去的唱,一首名为《戒烟歌》,一首名为《卖糖歌》。这两首歌本身就是劝诫人放弃吸食烟土的歌谣,也勉强算得上是有些正能量。再加上李香兰的歌喉轻柔婉转,所以,这个差事实在算不上是个苦差事。

  夜无光自从和余生认识之后,便踏入电影界。顺带着认识了不少音乐界的人士,再加上余生时不时的给夜无光灌输一些从后世带来一些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和视角,虽然没法给李香兰专业性的评价,但是好坏还能分得清。

  李香兰也把夜无光当成了一个普通听众。在她看来,不管是什么歌,当听众感觉不错的时候,才是真的不错。不过,无论她怎么努力,在她练歌的时候,听众也只有夜无光一个而已。按照寻常惯例,同一剧组的人,即便平日关系疏远,在拍戏的时候,也会相互探望一下,以便对戏的时候相互熟悉。即便剧本中没有对手戏,也可以在拍戏之余结交人脉,拉拉关系。

  可是,并没有一个中国演员来李香兰练歌处探访。所有的中国籍演员,对李香兰的态度都是客气且疏远。已经有“电影皇后”之称的陈云裳,从不和李香兰在拍戏之余有所交谈。这让在满洲映画一向大受欢迎的李香兰很是失落。

  练歌之余,李香兰难免和夜无光有所交谈。

  “夜君,我很困惑。我怎么样才能得到剧组里面,其他人的好感呢?你们中国人对日本人的态度很是奇怪,虽然有的人臣服,虽然有的人对日本人很尊敬,但是,自护总会有自己的盘算。即便是一些著名的亲日人士,也总让我觉得很有疏离感。这一点和日本人从来都不同,日本人信仰天皇,就会一直虔诚的信仰下去。究竟是中国人本身没有信仰?还是我本身做的不够?我并没有欺压过任何一个中国人……”

  夜无光哑然,他记得余生曾经和他讨论过这个问题。在余生的观念中,似乎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毕竟余生看过后世中国古典文化的衰颓和价值观混乱时的群魔乱舞。想不到,李香兰也会想到这一层。

  第一百四十三章 同化(二)第二更

  不过,夜无光觉得余生说的并不对,于是答道:“淑子,中国人并非是没有信仰的。只不过,中国并不信仰外物,只是信仰自己而已。《易经》之中有一句话——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

  “这句话其实已经很好的诠释了中国人的信仰和生存问题问题。中国人所谓的自强不息,其内核便是依靠自己,不寄望于他人,所笃信的力量,完全来自于自身。而所谓的厚德载物,却是体制之中的道德。中国人文明的根基便是农业文明,这种文明对人最基本的束缚,便是一个群体,一个体制。正因如此,中国人几乎是世界上最适合生存于一个体制之内的民族。”

  “无论是汉唐还是前清,中国人帝制不灭的原因,是因为中国文明本身就认可这种体制。但是,这个体制,和体制之上的那个皇座并非是中国人的信仰。借助体制之力才是根本目的。只要身在体制之中,自身的生存便有了保障。并且可以一步一步的爬上去,借助体制之力将自身推到一个高峰。所以,中国人自古就是内斗内行。其深层原因,便是在体制之内生存的太久了。”

  “而对于中国人而言,你们日本人即便再骄横,即便是有文化侵略,对中国人而言,也不过是换了一种体制而已。中国人,即便是汪精卫和周佛海之流,也不过是借用你们日本人支撑起来的体制而已。真心相待,奉为信仰是绝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许多日本人,包括我和我的父母,都很喜欢中国的文化啊!前几天,还听说宪兵队的队长们搜集了许多中国的字画和书籍,这几天就要搭在军舰送回日本珍藏。如果中国人都是这么想的,就太让人伤心了。另外,既然夜君对日本的天皇并无信仰,又为什么会和日本人如此亲善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