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妃清宫日常(清穿) 第90节(4 / 7)
此旨意一出,前朝再也无人琢磨四阿哥入学的特殊之处,满蒙大儒们摩拳擦掌,争夺着入尚书房教学的资格。
凡年满六岁皇子,均入尚书房学习。
这句话被翻来覆去琢磨,这话看似简单,却让朝臣们欣喜若狂。为何?皇太子早已年满六岁,康熙十八年,皇太子奉康熙旨意,向张英、李光地、熊赐履学习,满朝大臣,谁不对张英几人嫉妒不已,皇太子之师,若干年后便是帝师,这等荣耀,谁人不想。此次尚书房征召先生,为皇子授课,这等绝佳机遇,又有谁愿意错过?
就算有那等看淡权势之人,对于帝师之名嗤之以鼻,乾清宫的诏令里也写得明明白白,挑选天下名宿入宫,能被选中之人,意味着学识、品德俱佳,再如何淡薄名利之人,对于名宿名头,都无法抵抗。
大臣们纷纷行动起来,向着入尚书房教书为目标而努力。
后宫里,同样也不能平静。
后宫中有子妃嫔不少,按着以前的规矩,阿哥们年幼时送去宫外,或在后宫启蒙,等到六岁,搬去乾西五所,再由康熙为他们挑选师傅,单独读书。尚书房的开辟,意味着以后所有皇子都将在一处学习,每个皇子资质如何,一眼便能看穿,谁也不愿意自己生的儿子低人一等,太子爷不敢比,但和其他人比起来,总不能差得太多。
不少妃嫔都在心里琢磨起来,如何趁着阿哥们六岁之前,多灌输些知识,免得以后入了尚书房露怯。
好在,现在宫中年满六岁的还只有那么几个,其他人还有时间,能提前做准备。
几个年长皇子的母妃,惠妃和荣妃是半点不慌,胤褆和胤祉已经跟着师傅学了几年,又随驾巡幸过塞外猎杀猎物,能文能武,半点不虚。
比起尚书房之事,惠妃和荣妃更关注的是,随着开辟尚书房同时传出的一道旨意,允许皇子生母在皇子大婚前,每个月去乾西五所探访一次。
惠妃和荣妃瞧见这个旨意后,对于康熙陪着德妃去乾西五所的酸意再也不见,无论德妃使了如何手段,惠妃和荣妃也得了利,这个情,她们俩承了。惠妃和荣妃不约而同的在心中做下决定,四阿哥在尚书房跟不上功课,德妃难堪时,她们俩一定不会看德妃热闹。
乾清宫里传出的道道旨意,引得后宫里又热闹了好些天,直到十一月,钮祜禄贵妃发动,挣扎了一天后,生下一个小阿哥,后宫的话题这才转到新出生的小阿哥身上。
这个小阿哥,便是被取名为胤礻我的十阿哥。
康熙二十二年,在阿哥和格格们的啼哭声中结束,康熙二十三年悄然来临。
↑返回顶部↑
凡年满六岁皇子,均入尚书房学习。
这句话被翻来覆去琢磨,这话看似简单,却让朝臣们欣喜若狂。为何?皇太子早已年满六岁,康熙十八年,皇太子奉康熙旨意,向张英、李光地、熊赐履学习,满朝大臣,谁不对张英几人嫉妒不已,皇太子之师,若干年后便是帝师,这等荣耀,谁人不想。此次尚书房征召先生,为皇子授课,这等绝佳机遇,又有谁愿意错过?
就算有那等看淡权势之人,对于帝师之名嗤之以鼻,乾清宫的诏令里也写得明明白白,挑选天下名宿入宫,能被选中之人,意味着学识、品德俱佳,再如何淡薄名利之人,对于名宿名头,都无法抵抗。
大臣们纷纷行动起来,向着入尚书房教书为目标而努力。
后宫里,同样也不能平静。
后宫中有子妃嫔不少,按着以前的规矩,阿哥们年幼时送去宫外,或在后宫启蒙,等到六岁,搬去乾西五所,再由康熙为他们挑选师傅,单独读书。尚书房的开辟,意味着以后所有皇子都将在一处学习,每个皇子资质如何,一眼便能看穿,谁也不愿意自己生的儿子低人一等,太子爷不敢比,但和其他人比起来,总不能差得太多。
不少妃嫔都在心里琢磨起来,如何趁着阿哥们六岁之前,多灌输些知识,免得以后入了尚书房露怯。
好在,现在宫中年满六岁的还只有那么几个,其他人还有时间,能提前做准备。
几个年长皇子的母妃,惠妃和荣妃是半点不慌,胤褆和胤祉已经跟着师傅学了几年,又随驾巡幸过塞外猎杀猎物,能文能武,半点不虚。
比起尚书房之事,惠妃和荣妃更关注的是,随着开辟尚书房同时传出的一道旨意,允许皇子生母在皇子大婚前,每个月去乾西五所探访一次。
惠妃和荣妃瞧见这个旨意后,对于康熙陪着德妃去乾西五所的酸意再也不见,无论德妃使了如何手段,惠妃和荣妃也得了利,这个情,她们俩承了。惠妃和荣妃不约而同的在心中做下决定,四阿哥在尚书房跟不上功课,德妃难堪时,她们俩一定不会看德妃热闹。
乾清宫里传出的道道旨意,引得后宫里又热闹了好些天,直到十一月,钮祜禄贵妃发动,挣扎了一天后,生下一个小阿哥,后宫的话题这才转到新出生的小阿哥身上。
这个小阿哥,便是被取名为胤礻我的十阿哥。
康熙二十二年,在阿哥和格格们的啼哭声中结束,康熙二十三年悄然来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