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搞基建 第144节(3 / 7)
宋玉竹派他去西洲治理蝗灾,务必将灾害降到最小。
肖清池接到圣旨后,户部的同僚都对他升起一丝同情。治蝗是件苦差事,治好了有大功,治不好肯定会遭到连累,不过又有几人能治好蝗灾呢?
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肖清池仅仅用了半个月就将蝗灾控制住,还解决的当地百姓的温饱问题。
肖清池去西洲后,第一件事便是命人在各地张贴告示,凡捕蝗虫蝗子一斗者,可换粮食半斗,不要粮食就择成现钱三十文。
老百姓一听,还有这好事呢?
有人半信半疑的开始出去捕蝗虫,再拿到县衙去换粮食,没想到一斗虫真换回来半斗米!
这半斗米足够他们一家人吃上十天半个月了!
原以为今年蝗虫把粮食都吃干净了,大家都活不成了,没想到官府没有不管他们!
百姓们抱着米心中百感交集,呜咽的哭起来,他们庆幸自己生在了这样的好年代,有国家管着再也不用经历前朝的苦难。
百姓们纷纷出动前去捕蝗,有用渔网拦的,有拿木桶扣的,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年纪小的孩子和老人干脆拿铲子去田地里挖蝗虫卵。
一开始大家都换粮食,等粮食够用了就换成现钱。最后这三十万两赈灾钱,一分不少全部发放给了灾民,西洲的蝗灾之难也迎刃而解。
第140章 发展
肖清池治蝗有功,原本该回京领赏。可他思虑一番决定上书留在西洲一年,将蝗虫彻底绝了根防止明年再犯。
因为冬季是灭蝗的好时节,利用冬闲时节,带领百姓将耕地里的蝗子翻出来冻晒,可以大大减少来年蝗灾的发生。
宋玉竹看到他递回来的折子大为赞赏,大笔一挥直接封他为西洲同知,治蝗有什么需求尽管提出来!
↑返回顶部↑
肖清池接到圣旨后,户部的同僚都对他升起一丝同情。治蝗是件苦差事,治好了有大功,治不好肯定会遭到连累,不过又有几人能治好蝗灾呢?
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肖清池仅仅用了半个月就将蝗灾控制住,还解决的当地百姓的温饱问题。
肖清池去西洲后,第一件事便是命人在各地张贴告示,凡捕蝗虫蝗子一斗者,可换粮食半斗,不要粮食就择成现钱三十文。
老百姓一听,还有这好事呢?
有人半信半疑的开始出去捕蝗虫,再拿到县衙去换粮食,没想到一斗虫真换回来半斗米!
这半斗米足够他们一家人吃上十天半个月了!
原以为今年蝗虫把粮食都吃干净了,大家都活不成了,没想到官府没有不管他们!
百姓们抱着米心中百感交集,呜咽的哭起来,他们庆幸自己生在了这样的好年代,有国家管着再也不用经历前朝的苦难。
百姓们纷纷出动前去捕蝗,有用渔网拦的,有拿木桶扣的,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年纪小的孩子和老人干脆拿铲子去田地里挖蝗虫卵。
一开始大家都换粮食,等粮食够用了就换成现钱。最后这三十万两赈灾钱,一分不少全部发放给了灾民,西洲的蝗灾之难也迎刃而解。
第140章 发展
肖清池治蝗有功,原本该回京领赏。可他思虑一番决定上书留在西洲一年,将蝗虫彻底绝了根防止明年再犯。
因为冬季是灭蝗的好时节,利用冬闲时节,带领百姓将耕地里的蝗子翻出来冻晒,可以大大减少来年蝗灾的发生。
宋玉竹看到他递回来的折子大为赞赏,大笔一挥直接封他为西洲同知,治蝗有什么需求尽管提出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