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家致富奔小康[九零] 第252节(2 / 7)
这种感觉已经很久没有过了。
她发现,在体育场上肆意的奔跑和挥洒汗水,也是释放自己的一个途径,她还挺喜欢这种纯粹的,完全不用动脑的,只专注于一项事物的运动。
或许是从小就大脑皮层过于活跃的缘故,江柠赶紧自己的脑子除了深度睡眠的时候,没有一刻是停下来的,即使是在跑步的时候,都停不下来,要么是在构思小说情节,要么是在思索别的事情,比如在练习拳击和散打的时候,她的大脑就会自动思索该往哪里出拳,才能更有效的击倒对方,达到更高效的伤害值。
大多数时候,这种感觉是不知不觉且不受她控制的,她越是要控制大脑不要去想,反而会想的越多,将自己折腾的失眠。
像这些天她在跨栏运动上,除了专注于一件事,只需不停的修正自己的动作与跨栏姿势,不去想其它事情,于她而言也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体验。
这种感觉她和宋培风说过后,发现宋培风居然也是一样,他们都属于多思多虑型,大脑长期运转不止。
第一次练,江柠就将自己的两条大腿练的酸疼不已,当时在练的时候,整个人的精神处于亢奋状态,其实还不觉,等她回到出租屋,洗漱完出来,躺在沙发上,大腿那叫一个酸疼。
等宋培风回来,她立刻晃着自己的一双大白腿叫了起来:“小宋同志,好疼,大腿好疼啊!”
江柠叫着叫着,自己都忍不住把脸埋到枕头里闷笑起来。
不知是和宋培风在一起后,还是被401寝室的室友们影响,江柠觉得自己现在是越活越像小孩儿了,就像是把自己曾经过于早熟和过于懂事的童年,又重新来了一回似的,可以肆无忌惮的撒娇、耍赖、放飞自我、只做自己,无需想太多,因为有人会事事回应你,让你不知不觉,就像个孩子一样,疼了你就可以喊疼。
宋培风也是发现她的变化,好像认识的越久,越发现她不同于平时的孩子气的一面,也乐意纵着她,工作中的她和生活中的她,像是被分隔开,工作中的她严谨的像个姐姐,生活中的她幼稚无赖的像个小妹妹。
江柠一边享受着小宋同志的按摩,一边与她分享自己今日所得,略有些得意地说:“没想到我还有跨栏的天赋,说不定我哪天还能成为跨栏高手呢。”
她脑中想起的,是她小时候在山野间。
那时候她也是活泼调皮的,在山里追兔子和野鸡时,遇到灌木丛,都不是绕路而行,而是直接跳过去的,山野间各种石头各种坑,各种树丛,她都跳习惯了。
似乎不止是她,她记忆中,小伙伴们好像都是如此,遇到拦路的枯树,跳!遇到荆棘丛,跳!即使没有这些,大家都要制造障碍去跳着玩,最好玩的玩具,莫过于双抢时节,堆在操场上的一个又一个的草垛子,那是他们这一代多少农村人的童年记忆。
↑返回顶部↑
她发现,在体育场上肆意的奔跑和挥洒汗水,也是释放自己的一个途径,她还挺喜欢这种纯粹的,完全不用动脑的,只专注于一项事物的运动。
或许是从小就大脑皮层过于活跃的缘故,江柠赶紧自己的脑子除了深度睡眠的时候,没有一刻是停下来的,即使是在跑步的时候,都停不下来,要么是在构思小说情节,要么是在思索别的事情,比如在练习拳击和散打的时候,她的大脑就会自动思索该往哪里出拳,才能更有效的击倒对方,达到更高效的伤害值。
大多数时候,这种感觉是不知不觉且不受她控制的,她越是要控制大脑不要去想,反而会想的越多,将自己折腾的失眠。
像这些天她在跨栏运动上,除了专注于一件事,只需不停的修正自己的动作与跨栏姿势,不去想其它事情,于她而言也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体验。
这种感觉她和宋培风说过后,发现宋培风居然也是一样,他们都属于多思多虑型,大脑长期运转不止。
第一次练,江柠就将自己的两条大腿练的酸疼不已,当时在练的时候,整个人的精神处于亢奋状态,其实还不觉,等她回到出租屋,洗漱完出来,躺在沙发上,大腿那叫一个酸疼。
等宋培风回来,她立刻晃着自己的一双大白腿叫了起来:“小宋同志,好疼,大腿好疼啊!”
江柠叫着叫着,自己都忍不住把脸埋到枕头里闷笑起来。
不知是和宋培风在一起后,还是被401寝室的室友们影响,江柠觉得自己现在是越活越像小孩儿了,就像是把自己曾经过于早熟和过于懂事的童年,又重新来了一回似的,可以肆无忌惮的撒娇、耍赖、放飞自我、只做自己,无需想太多,因为有人会事事回应你,让你不知不觉,就像个孩子一样,疼了你就可以喊疼。
宋培风也是发现她的变化,好像认识的越久,越发现她不同于平时的孩子气的一面,也乐意纵着她,工作中的她和生活中的她,像是被分隔开,工作中的她严谨的像个姐姐,生活中的她幼稚无赖的像个小妹妹。
江柠一边享受着小宋同志的按摩,一边与她分享自己今日所得,略有些得意地说:“没想到我还有跨栏的天赋,说不定我哪天还能成为跨栏高手呢。”
她脑中想起的,是她小时候在山野间。
那时候她也是活泼调皮的,在山里追兔子和野鸡时,遇到灌木丛,都不是绕路而行,而是直接跳过去的,山野间各种石头各种坑,各种树丛,她都跳习惯了。
似乎不止是她,她记忆中,小伙伴们好像都是如此,遇到拦路的枯树,跳!遇到荆棘丛,跳!即使没有这些,大家都要制造障碍去跳着玩,最好玩的玩具,莫过于双抢时节,堆在操场上的一个又一个的草垛子,那是他们这一代多少农村人的童年记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