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学子的市井生活 第1节(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陈朝的童生试与明清相仿,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县试多在二月举行,由知县主持,一般考五场,分别考八股文、试贴诗、经论、律赋、策论等。

  府试多在四月,一般由知府主持,考试内容与县试相仿。

  院试则是三年两考,分为岁试和科试,一般由学台大人主持。岁试考校的是在县学学习的生员,科试是从童生中选拔生员。只有成绩优异的生员,才能去参加下一级别的乡试。

  林嘉宝回忆完后童生试的情况后,看着手中的书犹如烫手山芋。看来想要过童生试,自己怕是要狠心下一番苦功夫了。

  还好自己在现代有练过几年的书法,只是字形字体与原主相差甚远。得想个理由蒙混过老秀才和同窗才行。

  这段时间先在家中多研读几遍书,多临摹些原主的字才行。等下月去学堂先听同学怎么念,自己跟着来吧。免得古今字音不通,漏了马脚。

  第2章 2 、第二章

  次月清晨,林嘉宝起了个大早,整理好自己的衣冠,拎上林老娘特意缝制出来的书袋,意气风发的往村里的学堂走去。

  刚至门口,便听见朗朗的读书声,老秀才站在案前踱着步,拿着书领读,堂下的学生们跟着念。

  学生们年纪不一,大的有如村头族老家的孙子,今年已二十有一,小的便如前面坐着的保甲家的侄孙般,才将将八岁稚龄。

  陈朝的学堂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比如老秀才同时教导十来个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可以分别按不同程度读不同种类的书。

  比如两三个读启蒙读物,像是《幼学琼林》、《三字经》等,还有几个年长些的在读四书五经,这些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可以同在老秀才的教导下,在一个学堂中一起高声诵读。

  林家村与方面左右的村子比起来,只能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全村除了几户富户,其余只能算是温饱罢了。

  所以村里能来上学的不多,能念出来的就更少了。

  像林嘉宝这般,父母殷切期盼能念出名堂出人头地的凤毛麟角,大多数是希望自家的孩子能不做睁眼瞎,往后去镇上或者县城好讨生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