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156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事实上,这首诗的元素跟隋炀帝的重合程度高达75%以上。

  秦观的好友苏轼,忍不住笑出了声,笑得那叫牙不见眼:“唐代诗僧说诗有三偷:最下偷语、其次偷意、最上偷势。这马致远偷了势。你恰恰做了最下。"

  秦观梗着脖子说:"能偷就是一种本事,多少人想偷还偷不成呢。"

  苏轼:"你这偷得有点明显。倘若那隋炀帝还活着,一定要找你理论。"

  秦观:“那倒不至于,他哪里会在意这点小事,即使在意,也要去找唐太宗啊。人家不仅偷了他的诗,还偷了他的国呢!"

  紧接着,天幕便说【隋炀帝曾经给朝中重臣杨素写过一封信,其中提到了一句诗:“疾风知劲草,世乱有诚臣。"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也给大臣写了:“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隋炀帝要是打著作权官司的话,被告席或许会再加一员重量级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轻咳两声,掩饰自己被点名的尴尬。

  还不等他说话,武将秦琼性格很直,立刻替他说话:“未来居然有狗屁倒灶的著作权,未免有点离谱。这不是抄袭,这是致敬!"

  其他文武百官心中也赞同。古代没有什么著作权,洗稿不能算洗稿,抄袭不能算抄袭,只能说是化用。他们不觉得有什么,反而引以为荣。

  写诗要从模仿做起!

  他话锋一转,好奇地问:"对了,陛下,你怎么连他给写给杨素的信也要看?臣怎么从来没看过呢?"

  唐太宗李世民正色说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天下最了解某个人的人,往往是死对头。

  【文艺青年杨广总共留下了四十七首诗。他在诗歌上的主要成就是创作新声,拓宽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诗歌的格律化。

  他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唐诗拉开了序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