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独揽君心 第122节(2 / 7)
康熙帝之所以故意不顺着胤禘的话题说下去, 也是看出胤禘所想,把这个施恩的机会留给青璃。
胤禘撅着小嘴跟青璃撒娇:“额娘, 您来给咱们评评理。”
此言一出,父子六人都看向青璃。
青璃自然不会无视这父子俩给自己搭好的架子:“姑且不论安安的本事。都说成家立业,胤禔大婚已有一年多,也该考虑建功立业的事情了。”
青璃侧头看向康熙帝:“皇上, 臣妾知道您是想磨一磨胤禔的性子, 是出于慈父之心。但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 实践方能出真知, 臣妾觉得让胤禔早日步入朝堂才能更好地磨砺他。”
胤禔眼巴巴地看向故作沉吟的康熙帝,一颗心怦怦乱跳,青璃略带安抚地看了他一眼,胤禔满腔的紧张焦躁都被这个眼神平息。
青璃拉住康熙帝的衣袖,继续劝说:“都说父子齐心、其利断金,胤禔作为皇上您的儿子,更应该为民请愿、为大清江山尽心尽力,可皇上若不给机会,胤禔也英雄无用武之地啊!”
康熙帝摸了摸下巴,语含笑意:“皇后娘娘为了胤禔都暗指朕有眼无珠了,朕又怎敢不应?”
“有眼无珠”一词用得甚重,但阿哥们看着康熙帝脸上的笑意融融,又岂能不知皇阿玛不过是在逗趣,其实心里高兴着呢。
青璃更是有恃无恐,挑了挑眉:“臣妾可没说,是皇上您自己说的。”
【还挺有自知之明。】
康熙帝在心里叹气:小祖宗不仅话里不饶人,心声竟还更胜一筹。
康熙帝不敢反驳自己的小祖宗,恍若未闻地岔开话题:“胤禔,既然你皇额娘都替你说话了,那你从明日起就去……礼部当差吧。”
胤禔的喜悦大打折扣,有了差事是好,但他自小就喜武厌文、重武轻文,一想到要去礼部跟一群老学究共事就浑身难受。可康熙帝金口玉言,胤禔也不敢置喙,只好跪地谢恩:“多谢皇阿玛,多谢皇额娘。”
康熙帝添油加醋地解释一句:“礼部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最能磨炼人,朕相信你去了必能脱胎换骨,变得沉着稳重。”
↑返回顶部↑
胤禘撅着小嘴跟青璃撒娇:“额娘, 您来给咱们评评理。”
此言一出,父子六人都看向青璃。
青璃自然不会无视这父子俩给自己搭好的架子:“姑且不论安安的本事。都说成家立业,胤禔大婚已有一年多,也该考虑建功立业的事情了。”
青璃侧头看向康熙帝:“皇上, 臣妾知道您是想磨一磨胤禔的性子, 是出于慈父之心。但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 实践方能出真知, 臣妾觉得让胤禔早日步入朝堂才能更好地磨砺他。”
胤禔眼巴巴地看向故作沉吟的康熙帝,一颗心怦怦乱跳,青璃略带安抚地看了他一眼,胤禔满腔的紧张焦躁都被这个眼神平息。
青璃拉住康熙帝的衣袖,继续劝说:“都说父子齐心、其利断金,胤禔作为皇上您的儿子,更应该为民请愿、为大清江山尽心尽力,可皇上若不给机会,胤禔也英雄无用武之地啊!”
康熙帝摸了摸下巴,语含笑意:“皇后娘娘为了胤禔都暗指朕有眼无珠了,朕又怎敢不应?”
“有眼无珠”一词用得甚重,但阿哥们看着康熙帝脸上的笑意融融,又岂能不知皇阿玛不过是在逗趣,其实心里高兴着呢。
青璃更是有恃无恐,挑了挑眉:“臣妾可没说,是皇上您自己说的。”
【还挺有自知之明。】
康熙帝在心里叹气:小祖宗不仅话里不饶人,心声竟还更胜一筹。
康熙帝不敢反驳自己的小祖宗,恍若未闻地岔开话题:“胤禔,既然你皇额娘都替你说话了,那你从明日起就去……礼部当差吧。”
胤禔的喜悦大打折扣,有了差事是好,但他自小就喜武厌文、重武轻文,一想到要去礼部跟一群老学究共事就浑身难受。可康熙帝金口玉言,胤禔也不敢置喙,只好跪地谢恩:“多谢皇阿玛,多谢皇额娘。”
康熙帝添油加醋地解释一句:“礼部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最能磨炼人,朕相信你去了必能脱胎换骨,变得沉着稳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