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夫郎赘婿到朝野重臣 第122节(6 / 7)
这点主要是用于疾病流行开来的时候,病人需要照顾,但健康人的生命也要得到保障,这时候戴上口罩手套再去接触病人就能起到保护自身的作用。
再有就是一些特殊职业工作者,比如仵作,杀猪宰羊屠牛的,打捞溺亡的,搬运尸体的,处理病死鸡鸭牛羊的,这样的人整日里和尸体接触,容易感染一些腐败细菌,做一点隔离防护是必要的。
普通百姓虽不用时时戴口罩戴手套,但手套口罩也不是就没有作用了,比如扬谷子的时候,那谷毛灰尘满天飞,若是忍不了,带个口罩也舒服点嘛。
还有石灰厂水泥厂的工人,日日接触粉末,戴上口罩也可以防止尘肺等。
手套就更是了,若手上有伤口,活又不能不干,戴上手套保护一下伤口,也是很好的嘛!
第117章
三月初,雁云郡王给京中父皇写信的时候,就把这两本册子随信附了过去。
两本册子,一本叫《防疫手册》,一本叫《云府食单》。
明光帝看完信就看两本册子。
看那云府食单的时候脸上的笑就没止住过,还和贴身内侍回忆起从前小叶榜样在京时候,给宫里偷偷送的那些新奇吃食,每一样都甚合朕的胃口,那时候小叶榜眼还不到二十,朕瞧着他孩子似的,重点口腹之欲也是寻常,谁知一去经年,你瞧瞧这小叶榜眼都如此成才了,竟然还是在吃上头下功夫,真是有点不知所谓啊。
内侍是最会看明光帝脸色的,明光帝嘴上说着不知所谓,脸上这笑就没停下来过,语气里也是亲昵大于责备,哪有不懂的,忙捡些好话跟着凑趣说笑了一回。
看完《云府食单》,又看《防疫手册》。
翻开这本薄薄册子,看了几页,明光帝脸上的神情就由轻松略带调侃变为严肃认真起来,看完就召集内阁议事和太医院议事,中书令齐大人领着一群阁臣把《防疫手册》和《云府食单》都看了,太医们则重点研究《防疫手册》。
能混入内阁的都是举一反三的人才,不消多说,立刻就明白这两本册子的分量,尤其是那本《防疫手册》,除个别地区外,大启并无生食传统,用这《云府食单》丰富百姓的饭桌倒是不错,但《防疫手册》,可就不得了了,若上头的记载都是真的,可行的,那大启的医疗卫生事业就要平地拔起一个台阶了,再面对瘟疫,就可以尝试着救治一下,而不是怕传染他人,不得不将得了瘟疫的人集中起来等死,一场瘟疫下来,十城九空,那真叫个惨烈。
该说不说,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巧,太医院内刚组织起对《防疫手册》的深入学习活动,京畿地区就流行起了一种时疫,患病的人持续高烧不退,腹痛腹泻、起疹子等,且有较大的传染性,京城有名的几家医馆大夫一致断定,是伤寒。
↑返回顶部↑
再有就是一些特殊职业工作者,比如仵作,杀猪宰羊屠牛的,打捞溺亡的,搬运尸体的,处理病死鸡鸭牛羊的,这样的人整日里和尸体接触,容易感染一些腐败细菌,做一点隔离防护是必要的。
普通百姓虽不用时时戴口罩戴手套,但手套口罩也不是就没有作用了,比如扬谷子的时候,那谷毛灰尘满天飞,若是忍不了,带个口罩也舒服点嘛。
还有石灰厂水泥厂的工人,日日接触粉末,戴上口罩也可以防止尘肺等。
手套就更是了,若手上有伤口,活又不能不干,戴上手套保护一下伤口,也是很好的嘛!
第117章
三月初,雁云郡王给京中父皇写信的时候,就把这两本册子随信附了过去。
两本册子,一本叫《防疫手册》,一本叫《云府食单》。
明光帝看完信就看两本册子。
看那云府食单的时候脸上的笑就没止住过,还和贴身内侍回忆起从前小叶榜样在京时候,给宫里偷偷送的那些新奇吃食,每一样都甚合朕的胃口,那时候小叶榜眼还不到二十,朕瞧着他孩子似的,重点口腹之欲也是寻常,谁知一去经年,你瞧瞧这小叶榜眼都如此成才了,竟然还是在吃上头下功夫,真是有点不知所谓啊。
内侍是最会看明光帝脸色的,明光帝嘴上说着不知所谓,脸上这笑就没停下来过,语气里也是亲昵大于责备,哪有不懂的,忙捡些好话跟着凑趣说笑了一回。
看完《云府食单》,又看《防疫手册》。
翻开这本薄薄册子,看了几页,明光帝脸上的神情就由轻松略带调侃变为严肃认真起来,看完就召集内阁议事和太医院议事,中书令齐大人领着一群阁臣把《防疫手册》和《云府食单》都看了,太医们则重点研究《防疫手册》。
能混入内阁的都是举一反三的人才,不消多说,立刻就明白这两本册子的分量,尤其是那本《防疫手册》,除个别地区外,大启并无生食传统,用这《云府食单》丰富百姓的饭桌倒是不错,但《防疫手册》,可就不得了了,若上头的记载都是真的,可行的,那大启的医疗卫生事业就要平地拔起一个台阶了,再面对瘟疫,就可以尝试着救治一下,而不是怕传染他人,不得不将得了瘟疫的人集中起来等死,一场瘟疫下来,十城九空,那真叫个惨烈。
该说不说,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巧,太医院内刚组织起对《防疫手册》的深入学习活动,京畿地区就流行起了一种时疫,患病的人持续高烧不退,腹痛腹泻、起疹子等,且有较大的传染性,京城有名的几家医馆大夫一致断定,是伤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