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秦始皇一起造反 第183节(4 / 7)
在叔孙通看来,天下已经从君王依靠名士求贤若渴变成了帝王唯我独尊,往后很可能再也不会发生毛遂、唐雎、蔺相如那样面对君王能说出“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这样威胁之言的事情来了,天下间唯有一个帝王,那代表着士人若是想要出人头地,就只能在这一个帝王手下出仕。
如今已经从士人选择君王变成帝王选择臣子了,时代已经变了,可是儒家却还没有变,依然坚守着昔日的那一套。
若是儒家再不改变,那等待儒家的唯有灭亡,都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候了,叔孙通认为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维护儒家的脸面,而是保住儒家的传承。
可惜儒家这么想的人并不多,大部分儒家弟子依然坚守着忠义,不愿意变通。
周禀冷冷的看着叔孙通:“那你是一心想要另择‘明主’了?公侍二主,谄媚以亲贵,公自可往,勿再踏我府门,我与你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话说的就很难听了,骂叔孙通一人侍奉二主,靠拍马屁亲近赵不息,让叔孙通去找赵不息,以后别再踏入他家门槛。
话说完,周禀就狠狠一挥衣袖,转身走了,步履飞快,仿佛生怕被叔孙通沾染了污秽一样。
“真是鄙儒啊,宁可抱柱等死也不愿变通。”叔孙通愣了片刻,而后抬手捋了捋自己的胡须,摇头道。
至于周禀骂他的那几句,叔孙通还不放在心上,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何必和他斤斤计较呢?
只是他连周禀都劝不动,那不用说淳于越了,看来,只能他一人去投奔赵不息了。
叔孙通摸摸袖中的邀请信,轻笑一声,转身往出版府去了。
反正他也只是个待诏博士,连正式博士都不是,与其整日无所事事看书,倒不如早日投奔明主。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尽管他此时再投奔赵不息已经算不上雪中送炭了,可也总比赵不息修完书之后再投奔要强一些。叔孙通相信,单单只看在他是儒家第一个投奔过来的大儒的面子上,赵不息也会厚待自己……吧?
赵不息得到叔孙通来投奔的消息的时候正翘着二郎腿和张良商量修书之事,听到叔孙通来投奔她以后想了半天才想起来叔孙通是谁。
在《史记》上既没有本纪也没有世家,和一个叫刘敬的人一起合了篇“列传”的人啊。
↑返回顶部↑
如今已经从士人选择君王变成帝王选择臣子了,时代已经变了,可是儒家却还没有变,依然坚守着昔日的那一套。
若是儒家再不改变,那等待儒家的唯有灭亡,都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候了,叔孙通认为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维护儒家的脸面,而是保住儒家的传承。
可惜儒家这么想的人并不多,大部分儒家弟子依然坚守着忠义,不愿意变通。
周禀冷冷的看着叔孙通:“那你是一心想要另择‘明主’了?公侍二主,谄媚以亲贵,公自可往,勿再踏我府门,我与你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话说的就很难听了,骂叔孙通一人侍奉二主,靠拍马屁亲近赵不息,让叔孙通去找赵不息,以后别再踏入他家门槛。
话说完,周禀就狠狠一挥衣袖,转身走了,步履飞快,仿佛生怕被叔孙通沾染了污秽一样。
“真是鄙儒啊,宁可抱柱等死也不愿变通。”叔孙通愣了片刻,而后抬手捋了捋自己的胡须,摇头道。
至于周禀骂他的那几句,叔孙通还不放在心上,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何必和他斤斤计较呢?
只是他连周禀都劝不动,那不用说淳于越了,看来,只能他一人去投奔赵不息了。
叔孙通摸摸袖中的邀请信,轻笑一声,转身往出版府去了。
反正他也只是个待诏博士,连正式博士都不是,与其整日无所事事看书,倒不如早日投奔明主。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尽管他此时再投奔赵不息已经算不上雪中送炭了,可也总比赵不息修完书之后再投奔要强一些。叔孙通相信,单单只看在他是儒家第一个投奔过来的大儒的面子上,赵不息也会厚待自己……吧?
赵不息得到叔孙通来投奔的消息的时候正翘着二郎腿和张良商量修书之事,听到叔孙通来投奔她以后想了半天才想起来叔孙通是谁。
在《史记》上既没有本纪也没有世家,和一个叫刘敬的人一起合了篇“列传”的人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