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370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廉颇相邦辅政之才可能有吧。但廉颇现在说话的本事,是他当初假惺惺说不愿意替秦国带兵,跑咸阳学宫里教学生练出来的。

  自从白起再次病倒回乡后,前来咸阳学宫教授兵法的人几乎没有了,他应该和秦王提一提,兵法还是得继续教,多引入一个学派,才能让那些又开始闹分封制和周礼复古的人安静下来。

  现在是秦国的时代,将来是秦朝的时代。周礼会发展成秦礼,这是不可改变的大势。

  儒家弟子应该在这大势中努力规正前行的方向,让前行的方向趋近儒家的理想,而不是试图逆大势而行。

  廉颇仗着自己年纪大资历老,即使他不是在秦国的老资历,也可倚老卖老让秦国一众卿大夫安静听他说话。

  李牧就低调许多,一直沉默,一言未发。

  廉颇和朱襄一唱一和,秦王子楚不断表示赞同,把此事的基调定了下来。

  这一次收获之后,秦王子楚会亲自巡视关中关东之地,改变一些比较僵化的施政方针。

  至于怎么改变,就要秦王和他的卿大夫们自己琢磨了。

  这很难。

  他们需要把种植的自主权交给农人,但农人又是目光短浅,很容易跟风的,所以秦国又得帮农人规划种植结构。

  秦国可以以收税的方式来让农人种麦种稻种粟种粟,保护主粮种植的基本盘。剩下来的杂粮,就只能靠引导。

  朱襄建议,秦国各地都有供养秦王的王庄别苑。可以在王庄别苑中种植一些杂粮,然后以较高比例的杂粮换较低比例的粟、稻米、小麦、菽等容易储存的粮食,比如三比一到五比一这个比例就很合适。

  农人觉得划算,就会用吃惯了的主粮换取这些没吃惯的杂粮。待他们吃过几次,习以为常后,就可能自己种植。

  比起秦国强制推广,让农人们先适应杂粮的味道,知道杂粮如何吃,或许更容易提高农人们种植杂粮的积极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