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356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襄在广陵城也开了学院,想要培养更多的读书人。

  但与其他地方一样,能来读书的都是家境殷实的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贵族或者家道中落的士人。朱襄即使出钱减免学费,但农人家中的学龄儿童都是劳动力,供不起一个脱产的人。

  不知道十年、二十年……百年之后,能不能出一个真正的庶民读书人入朝为官。

  朱襄思索了许久,着手在乡间帮助建立宗祠等村民自治组织,就像是个基本的农村公社一样,能够共享石磨、耕牛等生产工具,鼓励村里富户开办私学,支持村里愿意读书的普通农人孩子读书。

  古代村民自治和宗族组织会滋生乡绅阶级,若在两千年后是最腐朽的存在。但在这时,能培养出一批中小地主阶级出来,或许是先进的体现吧。

  朱襄不确定地想。

  他所做的许多事,自己都不确定结果,只能看盖棺定论了。

  反正不会比前世秦二世而亡更差。

  嬴小政见自家舅父如此努力,却被那些士人指指点点,心里很不忿。

  他想起在咸阳的时候,也有儒家人对舅父指指点点。

  这时主流思想如孟子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而农家“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会使世间不安宁。

  朱襄对此评价,农家的思想是朴素的“共同富裕”,是难以实现的愿望。但这与儒家“大同社会”的愿望一样,美好到难以实现的愿景才叫愿望。只要不伤害到其他人,心怀美梦并践行自己的理想,有何不可?

  嬴小政本来听听就罢了,现在他脾气上来了,在自己小本本上记下,以后等他当了皇帝,要规定皇帝和大臣在每年春耕时亲自耕种田地,成为秦国最重要的国家祭祀内容之一。

  他还要召集一百人专门为舅父写传记,歌颂舅父躬身劳作指导农桑是圣人行为,并给舅父在泰山、会稽山等著名山神祭祀地点立功德碑。

  嬴小政记好之后,对朱襄拍着胸脯揽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