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1 / 3)
先是太尉加急奏章,弹劾泾原路第九军副将种彦崇接受了辽人的贿赂,不遵将令擅自带兵出境去援助辽国,然后太师也上表弹劾种彦崇在辽国大肆买房,亲辽的意图昭然若揭。
李邦彦、张邦昌的奏章直接就点明种彦崇犯有欺君之罪,擅自违背宋金海上之盟的协议,完全不把朝廷放在眼中。
还有奏章言明种彦崇居然与辽国的蜀国公主厮混在一起,实施着出卖大宋的行为。
官家大怒,发金牌去永兴军路,催种彦崇回京面圣,这第一道金牌刚刚发出,金人的使者也到了,在金殿上大发神威,将官家及一众大臣骂得狗血淋头。
于是第二道金牌又发了出去,然后听说彦崇在辽境和女真已经干了起来,第三道、第四道金牌接着去了永兴军路。
东京大多数的官员对种彦崇的做法声讨不已,虽然有些官员内心同情彦崇,但在如此群情激奋之下,也只能三缄其口。
金国使国还带来了战书,如果大宋不杀种彦崇,那么两国就正式开战。
但太子同样送来奏章,说种彦崇入辽是经过自己同意,辽国以易、涿二州换取宋军入境,当时军情紧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所以先让种彦崇入辽参战。
太子在奏章中将金国骂得体无完肤,禽兽不如,并且说明谁在朝廷上为金国说话,谁就是大宋的叛徒,金人的走狗,可耻的汉奸,大宋西军必将这些败类就地正法。
太子的奏章无比强势,将童太尉骂得狗血淋头,将其在雄州不战而溃,不顾将士、不顾子民的行为一一列出,声称回京之时,必杀太尉以谢国人。
随着太子的态度,东京城内的温度一下就到了盛夏,而随着宇文虚中、李纲及陈东一大群文人的出声,声援种彦崇的声浪越来越高。
虽然金牌还在继续发出,但东京民众对这位少年的好感度却在提升,邻里市井中也是议论纷纷,捶桌子拍板凳的声音在帝都此起彼伏,谁要敢说一句杀种彦崇,必定会鼻青脸肿的回家去。
太子如此的态度大出赵佶所料,这个平时唯唯诺诺的长子,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一天一份奏章,将蔡京、王黼、童贯、李邦彦、张邦昌一个个点名臭骂,大有引军回师怒斩几人的架势。
然后大宋例假性的争吵又开始了,而赵佶在几名心腹的建议下,下旨太子留在北线以防辽兵,不必急着回京,而金牌则如流水一般向永兴军路发出。
……
↑返回顶部↑
李邦彦、张邦昌的奏章直接就点明种彦崇犯有欺君之罪,擅自违背宋金海上之盟的协议,完全不把朝廷放在眼中。
还有奏章言明种彦崇居然与辽国的蜀国公主厮混在一起,实施着出卖大宋的行为。
官家大怒,发金牌去永兴军路,催种彦崇回京面圣,这第一道金牌刚刚发出,金人的使者也到了,在金殿上大发神威,将官家及一众大臣骂得狗血淋头。
于是第二道金牌又发了出去,然后听说彦崇在辽境和女真已经干了起来,第三道、第四道金牌接着去了永兴军路。
东京大多数的官员对种彦崇的做法声讨不已,虽然有些官员内心同情彦崇,但在如此群情激奋之下,也只能三缄其口。
金国使国还带来了战书,如果大宋不杀种彦崇,那么两国就正式开战。
但太子同样送来奏章,说种彦崇入辽是经过自己同意,辽国以易、涿二州换取宋军入境,当时军情紧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所以先让种彦崇入辽参战。
太子在奏章中将金国骂得体无完肤,禽兽不如,并且说明谁在朝廷上为金国说话,谁就是大宋的叛徒,金人的走狗,可耻的汉奸,大宋西军必将这些败类就地正法。
太子的奏章无比强势,将童太尉骂得狗血淋头,将其在雄州不战而溃,不顾将士、不顾子民的行为一一列出,声称回京之时,必杀太尉以谢国人。
随着太子的态度,东京城内的温度一下就到了盛夏,而随着宇文虚中、李纲及陈东一大群文人的出声,声援种彦崇的声浪越来越高。
虽然金牌还在继续发出,但东京民众对这位少年的好感度却在提升,邻里市井中也是议论纷纷,捶桌子拍板凳的声音在帝都此起彼伏,谁要敢说一句杀种彦崇,必定会鼻青脸肿的回家去。
太子如此的态度大出赵佶所料,这个平时唯唯诺诺的长子,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一天一份奏章,将蔡京、王黼、童贯、李邦彦、张邦昌一个个点名臭骂,大有引军回师怒斩几人的架势。
然后大宋例假性的争吵又开始了,而赵佶在几名心腹的建议下,下旨太子留在北线以防辽兵,不必急着回京,而金牌则如流水一般向永兴军路发出。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