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1 / 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实际上阿方发现的目标是“竞技神”号航母编队,在发现来袭的“飞鱼”导弹后,英舰立即施放了强烈的无源假目标干扰箔条云,已升空的舰载直升机也同时投放偶极子反射体,对“飞鱼”导弹实施了强大的干扰。第一枚导弹偏离了目标,从“竞技神”号右舷飞过,最后耗尽燃料坠入海中。第二枚导弹在摆脱被动干扰后,放弃了对主要目标“竞技神”号航母的跟踪,捕捉到了距其4海里的“大西洋运送者”号集装箱货船,穿入船体后爆炸,造成全船大火。“大西洋运送者”号当时正向福克兰运送5架“鹞”式战斗机,所幸的是这些飞机已经起飞。但船上的其他货物都未卸下,其中包括3架“支努干”直升机、6架“威塞克斯”直升机、1架“山猫”直升机,大量军需品、战备品和燃油,以及4500顶帐篷。“大西洋运送者”号中弹后并未立即下沉,而是在海上漂流了数天,最后于6月3日沉没。

  由于缺乏弹药和补充零件,特别是由于前几次攻击损失惨重,阿根廷空军自“国庆攻势”后便转入消沉状态,再也没有进行大规模出击。海军的“超级军旗”第5次即最后一次出动则是在5月30日。当天斯坦利港守军报告说,英航母编队位置在东南方150海里处,阿海航计划先派出8架A-4从正面攻击舰队,以吸引开“无敌”号上“海鹞”飞机的进攻,然后用“超级军旗”从其南面发动进攻,以避开舰载雷达的侦察范围。2架“超级军旗”在4架空军A-4C的护航下从里奥格兰德起飞,其中1架携带了最后1枚AM-39“飞鱼”导弹。下午14点30分,阿军飞机经过两次空中加油飞到英国舰队附近,第一架未挂弹的“超级军旗”用雷达定位,引导第二架发射导弹。随后两机编队低空返航,A-4C攻击机则跟踪导弹的凝结尾流,看见一艘大型军舰“笼罩在黑色烟雾中”。实际上“无敌”号使用了箔条干扰,这枚导弹并未击中任何目标。发射完最后一枚AM-39空舰导弹后,阿根廷海军的“超级军旗”战斗机便再也没有执行过战斗任务,而是转入战术轰炸训练。

  福克兰战争回顾 从古斯格林到菲茨罗伊(1)

  从古斯格林到菲茨罗伊

  圣卡洛斯港的桥头堡阵地巩固以后,登陆英军兵分两路,从南北方向合围斯坦利港,首要任务是攻克其南大门古斯格林和达尔文港地域。这里有两处居民点,扼守着一条连接东岛南北的狭窄地峡,地峡以南完全没有阿军驻守。只要收复该地,英军的右翼就可以放心地北上围攻斯坦利。同时“鹞”式飞机也可以利用该地的机场起降,以减轻两艘航母的压力。

  5月25日晚,圣卡洛斯港的登陆部队5000人及其装备全部上岸。次日夜间,穆尔少将即派出第2伞兵营约700人,作为南路军的先头部队进攻古斯格林和达尔文港。他们首先占领了卡美拉小溪附近的一处房屋,在27日白天由直升机运来了3门105mm轻加农炮,以支援即将发起的进攻。28日凌晨2时,第2伞兵营在海军舰炮支援下向达尔文港发起了进攻,1小时后即轻易攻克了该地,随即转而进攻古斯格林。

  古斯格林由阿军重点设防,约有2000人盘踞在那里,兵力是第2伞兵营的三倍多。

  在28日白天的战斗中,阿军还出动了6架“普卡拉”攻击机向英军阵地进攻,结果被英军用“吹管”导弹打下4架。英军打掉阿攻击机后,在“蝎”式轻型战车的掩护下向阿军阵地发起进攻。阿军在古斯格林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据此顽强抵抗,战斗打了14小时。最后,英军不得不请求空军“鹞”式战斗机支援,并采用迂回战术,从阿军阵地西边攻入,抄了阿军后路,随后转向南方向阿军主力进攻。5月29日,古斯格林守军投降。这场战斗英军一共死亡17人,包括第2营营长琼斯中校(整个战争中英军阵亡军阶最高的军官)及其上尉副官。阿军则阵亡250人,被俘1600人,包括古斯格林驻军司令佩德罗索准将及其副官皮亚希中校。由于英军缺乏收容战俘的房屋设施和食品,这些战俘在6月7日搭乘“北国”号渡船,经乌拉圭首都蒙的维地亚港被遣返回国。

  福克兰战争回顾 从古斯格林到菲茨罗伊(2)

  南路军占领古斯格林后即向斯坦利港进发。由于道路狭窄泥泞,周围又都是沼泽地,故进军速度较慢。由于阿军在内地没有设防,北路的第45突击营和第3伞兵营,推进较快,5月29日顺利占领了道格拉斯和野鸭湾两个居民点,第42突击营则采用类似越战时美军惯用的“蛙跳”战术进军方式,搭乘直升机向前跃进,在5月30日占领了斯坦利港的西大门肯特山和挑战者山,在5月31日与另外两营会合。此时英军与斯坦利港仅隔20公里,处于居高临下的地势,斯坦利港已在英军大炮的射程之内。北路军在此地暂时停顿下来,一是等待辎重,二是等南路军到来,合围攻打斯坦利港。穆尔少将派出突击队员四处活动,进行战场侦察,很快查清阿军以肯特山、挑战者山为第一道防线,以哈里特山、朗顿山为第二道防线,以无线岭、欲坠山、威廉山、工兵山一线为主防御阵地,即加尔铁里防线。在三道防线之间都布设了大量地雷和倒刺铁丝网障碍,只留一条由炮火保护的秘密通道供联络之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