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北越空军的米格-17在美主攻机群突防时进行了截击,其中一架被菲尔·伍德上尉驾驶的F-8击落。A-4飞机用突然降低高度的办法增大速度并拉开了与米格机的距离,在最后10英里的航程里他们在超低空飞行。密集的高射炮火和SA-2导弹布满了天空,击落了两架护航的F-8。但A-4则成功地将飞机拉起向目标投下了“白星眼”炸弹。海军航空兵第24和第211战斗机中队的F-8向10架企图追赶A-4的米格-17实施了截击,同米格机展开了一场混战,从“树顶的高度一直打到4,000英尺”。保尔·斯菲尔中校咬住了一架米格-17,很快就将其击落。他的僚机,J·B·巴博·李上尉也打下了一架米格-17,A-4顺利地飞过山岗回到了海上。

  EC-121型雷达监视飞机1967年8月,经过改进的载有一部高性能雷达的EC-121空中预警雷达监视飞机投入使用。早在1965年4月第一架F-105飞机被击落后,美军就开始使用了EC-121。美国从空中进行雷达监视,就能在北越空军的地面引导截击雷达覆盖的范围内与之抗衡。尽管综合防空雷达网使北越一开始具有较大优势,可是自从EC-121飞机开始在老挝和东京湾上空盘旋活动以后,再加上海军定位识别警戒区的巡逻哨艇收集的电子情报,美军就得以监视北越上空的大部分飞机的活动情况了。早期的EC-121高空性能较好,但在低空,由于雷达信号通常受到地面反射回来的杂波的干扰,故性能不佳,然而,大部分激烈的空战是在超低空至几千英尺的范围内进行的,在这个高度范围内,雷达性能一般都很差;在防空区外的远距离上,性能就更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