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1 / 1)
由于采用先进的技术,美国空军和海军可以在各种气象条件下全年对北越供应线实施阻滞。1966年前,一到雨季海军就要取消许多北部目标区的突击任务,因此,北越人便趁机在阴云掩护下自由行动。尽管天气不好,空军依然能出动,那是因为F-105飞机上装有“天点”式雷达,故可进行雷达轰炸。设在老挝的地面雷达站(L-85阵地)负责跟踪飞机并发出投掷武器的信号。1965年7月之后,海军装备了A-6“入侵者”式全天候轰炸机,该机配有先进的雷达系统,故而可以在恶劣天气情况下和夜间活动。
夺取空中优势的第二阶段1966年的前五个月里,只进行过零星的战斗活动。在这以后,美国空军和海军突击的地区进一步北移,进入到米格飞机的活动半径以内。因此,与米格机的空战次数急剧增加。
1966年首次空战是由第8战术战斗机联队第55战术战斗机中队的一个F-4C小队打的。当时他们正为突击河内东北25英里的北江桥的F-105飞机护航。“鬼怪”式从雷达上发现大约一个小队的米格-17飞机对头飞来。在第一次攻击中“鬼怪”式发射了“麻雀”和“响尾蛇”导弹,但均未命中目标。激烈的空中格斗随之展开,双方都开了火,米格-17用航炮,F-4用导弹,最终F-4的导弹击中了目标,击落了两架米格-17(“麻雀”和“响尾蛇”各击落一架)。
三天之后,为EB-66C护航的一架F-4C同几架米格-21发生了空战。F-4C由保尔·吉尔摩少校和威廉·史密斯中尉驾驶,他们发射了数枚“响尾蛇”导弹,击落了一架米格-21,这是越南战争中击落的第一架米格-21。在以后的几周里,空军的F-4C又击落了数架米格-17。
1966年海军首次取得战果的飞机是F-8E“十字军战士”式歼击机。那一次他们是为A-4“天鹰”式护航,在海防北面同4架米格-17格斗,在50英尺高度上用一枚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击落一架米格-17,这个战果来之不易,因为红外线反射受地形干扰很大,海航第211战斗机中队中队长哈罗德·L·马尔中校成了在北越上空取得空战战果的第二位F-8飞行员。
截至1966年6月底,海军已击落5架米格-17,自己未遭到损失。空军的战果是击落敌机10架,自己损失2架。乍一看起来这个此例似乎表明美国明显地占有空中优势,然而第一年的空战中有两个因素值得注意,第一,米格机攻击的主要目的是迫使美国飞机盲目扔掉炸弹,以此来瓦解我们的突击活动。事实上,许多次米格机就在美国飞机的攻击点实施截击,随后迅速脱离。只要实施得当,米格机是可以达到瓦解我们的目的的,而暴露在护航的美国战斗机火力下的时间则很短暂。
第二个因素更为严峻,那就是北越飞行员的作战经验迅速增长。北越空军成立仅仅只有两年,就在强烈的激励下奋起保卫他们的国家。美国能从大量人口中挑选飞行员,而北越可供选择的人就少得多,同时他们的技术水平也落后很多。大多数被选中的北越空军飞行员甚至连汽车都没开过,更不消说驾驶速度达马赫数2的截击机了。虽然如此,但在1966年这一年当中,这支弱小的空军逐渐成熟起来,而且能够主动求战,战术也不断地改进,在整个夏天同美国飞机作战中进一步成长起来。
高射炮:最有效的杀伤手段1966年夏季,北越继续完善其令人生畏的防空体系。据估计,当时北越已经拥有5,000的门高炮,其中一半配置在河内和海防地区。1966年访问过河内的一名叫约翰·M·范戴克的记者其所著的《北越生存战略》一书中写道,“每一座高层建筑物包括旅馆、办公楼和剧院的楼顶上都配有高炮。”1966年,高炮仍是主要防空武器。自从两年前我们开始轰炸北越以来,共损失飞机455架,其中85%是被高炮击落的。
除了保护河内和海防两地的固定式高炮以外,机动高炮继续随着美国攻击目标的改变而实施机动作战。
为了最大限度地集中火力,北越还仔细研究了美国的突击战术,修建了许多假高炮阵地,目的是使美国飞机避开它们,而这却使美机从经过伪装的真阵地上空飞过,上了圈套。
F-105“野鼬鼠”,地对空导弹的猎手1966年夏,美军开始装备地对空导弹的猎手——F-105F“野鼬鼠”飞机。F-105F飞机是派到东南亚的第二种专门对付地空导弹的飞机,它比F-100F更适于发现并摧毁地空导弹。F-105F比F-100F速度快,航程也远,同执行攻击任务的F-105战斗轰炸机协同行动更为方便。到了1966年夏天,已有13架F-105F到达越南,在这以后的三个月内又有10架到达。
北越的地空导弹操纵员开始改进战术,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是降低“百舌鸟”导弹给他们造成的威胁;二是提高SA-2导弹的效能,因为SA-2至今连一架飞机也未击落。地空导弹的雷达操纵员学会了只在捕捉目标和发射导弹所需之最短时间才开机工作。大量的苏式防空导弹正是在这方面显示了它特有的灵活性。虽然每个导弹操纵员都愿意用导弹本身的截获雷达发现和跟踪来袭飞机,但“百舌鸟”导弹的出现无疑使正在工作的导弹阵地警觉起来。为了不使“铁手”飞机发现,搜索敌机的任务改由远程预警和(或)地面控制雷达担任。根据预警雷达获得的初步情报,导弹操纵人员处于戒备状态,只将雷达通电、暖机,使之处于“假载荷”状态,等到外来情报表明敌机已逃入火力范围,再突然开机跟踪目标。在开机的短暂时间内,雷达迅速捕捉目标,并引导SA-2导弹飞向目标。 ↑返回顶部↑
夺取空中优势的第二阶段1966年的前五个月里,只进行过零星的战斗活动。在这以后,美国空军和海军突击的地区进一步北移,进入到米格飞机的活动半径以内。因此,与米格机的空战次数急剧增加。
1966年首次空战是由第8战术战斗机联队第55战术战斗机中队的一个F-4C小队打的。当时他们正为突击河内东北25英里的北江桥的F-105飞机护航。“鬼怪”式从雷达上发现大约一个小队的米格-17飞机对头飞来。在第一次攻击中“鬼怪”式发射了“麻雀”和“响尾蛇”导弹,但均未命中目标。激烈的空中格斗随之展开,双方都开了火,米格-17用航炮,F-4用导弹,最终F-4的导弹击中了目标,击落了两架米格-17(“麻雀”和“响尾蛇”各击落一架)。
三天之后,为EB-66C护航的一架F-4C同几架米格-21发生了空战。F-4C由保尔·吉尔摩少校和威廉·史密斯中尉驾驶,他们发射了数枚“响尾蛇”导弹,击落了一架米格-21,这是越南战争中击落的第一架米格-21。在以后的几周里,空军的F-4C又击落了数架米格-17。
1966年海军首次取得战果的飞机是F-8E“十字军战士”式歼击机。那一次他们是为A-4“天鹰”式护航,在海防北面同4架米格-17格斗,在50英尺高度上用一枚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击落一架米格-17,这个战果来之不易,因为红外线反射受地形干扰很大,海航第211战斗机中队中队长哈罗德·L·马尔中校成了在北越上空取得空战战果的第二位F-8飞行员。
截至1966年6月底,海军已击落5架米格-17,自己未遭到损失。空军的战果是击落敌机10架,自己损失2架。乍一看起来这个此例似乎表明美国明显地占有空中优势,然而第一年的空战中有两个因素值得注意,第一,米格机攻击的主要目的是迫使美国飞机盲目扔掉炸弹,以此来瓦解我们的突击活动。事实上,许多次米格机就在美国飞机的攻击点实施截击,随后迅速脱离。只要实施得当,米格机是可以达到瓦解我们的目的的,而暴露在护航的美国战斗机火力下的时间则很短暂。
第二个因素更为严峻,那就是北越飞行员的作战经验迅速增长。北越空军成立仅仅只有两年,就在强烈的激励下奋起保卫他们的国家。美国能从大量人口中挑选飞行员,而北越可供选择的人就少得多,同时他们的技术水平也落后很多。大多数被选中的北越空军飞行员甚至连汽车都没开过,更不消说驾驶速度达马赫数2的截击机了。虽然如此,但在1966年这一年当中,这支弱小的空军逐渐成熟起来,而且能够主动求战,战术也不断地改进,在整个夏天同美国飞机作战中进一步成长起来。
高射炮:最有效的杀伤手段1966年夏季,北越继续完善其令人生畏的防空体系。据估计,当时北越已经拥有5,000的门高炮,其中一半配置在河内和海防地区。1966年访问过河内的一名叫约翰·M·范戴克的记者其所著的《北越生存战略》一书中写道,“每一座高层建筑物包括旅馆、办公楼和剧院的楼顶上都配有高炮。”1966年,高炮仍是主要防空武器。自从两年前我们开始轰炸北越以来,共损失飞机455架,其中85%是被高炮击落的。
除了保护河内和海防两地的固定式高炮以外,机动高炮继续随着美国攻击目标的改变而实施机动作战。
为了最大限度地集中火力,北越还仔细研究了美国的突击战术,修建了许多假高炮阵地,目的是使美国飞机避开它们,而这却使美机从经过伪装的真阵地上空飞过,上了圈套。
F-105“野鼬鼠”,地对空导弹的猎手1966年夏,美军开始装备地对空导弹的猎手——F-105F“野鼬鼠”飞机。F-105F飞机是派到东南亚的第二种专门对付地空导弹的飞机,它比F-100F更适于发现并摧毁地空导弹。F-105F比F-100F速度快,航程也远,同执行攻击任务的F-105战斗轰炸机协同行动更为方便。到了1966年夏天,已有13架F-105F到达越南,在这以后的三个月内又有10架到达。
北越的地空导弹操纵员开始改进战术,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是降低“百舌鸟”导弹给他们造成的威胁;二是提高SA-2导弹的效能,因为SA-2至今连一架飞机也未击落。地空导弹的雷达操纵员学会了只在捕捉目标和发射导弹所需之最短时间才开机工作。大量的苏式防空导弹正是在这方面显示了它特有的灵活性。虽然每个导弹操纵员都愿意用导弹本身的截获雷达发现和跟踪来袭飞机,但“百舌鸟”导弹的出现无疑使正在工作的导弹阵地警觉起来。为了不使“铁手”飞机发现,搜索敌机的任务改由远程预警和(或)地面控制雷达担任。根据预警雷达获得的初步情报,导弹操纵人员处于戒备状态,只将雷达通电、暖机,使之处于“假载荷”状态,等到外来情报表明敌机已逃入火力范围,再突然开机跟踪目标。在开机的短暂时间内,雷达迅速捕捉目标,并引导SA-2导弹飞向目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