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2 / 3)
非也,亲叔是死是活,蹇硕还真没觉得有什么了不得,他自小被割了宝贝,送进皇宫,对这位极少见面的叔父也没那份深厚感情。再说他也清楚这位叔父在外面的德行,一贯依仗着自己在宫里的势力,飞扬跋扈,逞强凌弱。
对狐假虎威的人谁不讨厌?
关键是这个脸面他蹇硕丢不起!
古人云:"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为啥失节事大?还不是要那点脸吗!堂堂皇帝身边的近侍,栽在了一个小小的北部尉手里,那还像话?
他爹是大司农又怎么啦?你给皇帝行礼的时候咱家还不是高高地站立在上?你磕几个头咱家还不是随着皇帝受你几个头?这脸要是丢在你曹操手里,咱家还怎么在洛阳混?朝臣们又怎会拿我蹇硕当一碟菜?
上次宋奇被诛,没趁机掐了你这小子,不用说是他老爹使了暗劲,你以为这就算完了?想仗着家里有几个臭钱,躲在老家享清福?没那么美,我还得把你揪回咱家够得着你的地方,曹操,你死定了!
光和三年(公元180年)六月,曹操接到诏令,官复原职,还是那个理由:能明古学。还是那个级别:征拜议郎。还是那种工作:专给政府提意见。
曹阿瞒现在是何等人,他才不会傻帽到往枪口上撞呢。哪些意见该提哪些意见不该提,他心里明镜似的。
汉灵帝发明了一项专利,让我们后来的一些人学会了--建立个人"小金库",专门用来存放卖官得来的钱。天下虽是朕的,但管家太多,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皇帝想攒点私房钱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样的意见就提不得--妒忌之心害人害己。
后来把铜钱放在西园的小金库里也难让皇帝放心,就大车小载地往娘家藏--在老家河间专门建了一个堆铜钱的地窖,能过日子还不是好事?这样的意见也提不得--既然是藏,你如给挑明了,那还能有好?
再后来皇帝还是不放心,干脆把体己钱分散寄存在信得过的宦官家里,他认为自己身边的这些宦官就是一个大保险柜,比放在国库里保险多了,且不说这种方法是否保险,这种意见却提不得--除非你嫌自己的脑袋长在脖子上碍事。
那总不能做一个哑巴言官吧?
为啥不能?这年头当和尚不撞钟的官多的是。
不过曹议郎却并非不撞钟的和尚,满腹锦绣文章还是有机会显摆的。
据史载:"朝廷诏公卿以民谣检举害民之州刺史与两千石官吏。曹操上书言所举不当。汉灵帝以灾异询问群臣得失,曹操复上书切谏。"
↑返回顶部↑
对狐假虎威的人谁不讨厌?
关键是这个脸面他蹇硕丢不起!
古人云:"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为啥失节事大?还不是要那点脸吗!堂堂皇帝身边的近侍,栽在了一个小小的北部尉手里,那还像话?
他爹是大司农又怎么啦?你给皇帝行礼的时候咱家还不是高高地站立在上?你磕几个头咱家还不是随着皇帝受你几个头?这脸要是丢在你曹操手里,咱家还怎么在洛阳混?朝臣们又怎会拿我蹇硕当一碟菜?
上次宋奇被诛,没趁机掐了你这小子,不用说是他老爹使了暗劲,你以为这就算完了?想仗着家里有几个臭钱,躲在老家享清福?没那么美,我还得把你揪回咱家够得着你的地方,曹操,你死定了!
光和三年(公元180年)六月,曹操接到诏令,官复原职,还是那个理由:能明古学。还是那个级别:征拜议郎。还是那种工作:专给政府提意见。
曹阿瞒现在是何等人,他才不会傻帽到往枪口上撞呢。哪些意见该提哪些意见不该提,他心里明镜似的。
汉灵帝发明了一项专利,让我们后来的一些人学会了--建立个人"小金库",专门用来存放卖官得来的钱。天下虽是朕的,但管家太多,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皇帝想攒点私房钱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样的意见就提不得--妒忌之心害人害己。
后来把铜钱放在西园的小金库里也难让皇帝放心,就大车小载地往娘家藏--在老家河间专门建了一个堆铜钱的地窖,能过日子还不是好事?这样的意见也提不得--既然是藏,你如给挑明了,那还能有好?
再后来皇帝还是不放心,干脆把体己钱分散寄存在信得过的宦官家里,他认为自己身边的这些宦官就是一个大保险柜,比放在国库里保险多了,且不说这种方法是否保险,这种意见却提不得--除非你嫌自己的脑袋长在脖子上碍事。
那总不能做一个哑巴言官吧?
为啥不能?这年头当和尚不撞钟的官多的是。
不过曹议郎却并非不撞钟的和尚,满腹锦绣文章还是有机会显摆的。
据史载:"朝廷诏公卿以民谣检举害民之州刺史与两千石官吏。曹操上书言所举不当。汉灵帝以灾异询问群臣得失,曹操复上书切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