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1 / 3)
第10节:六 牛刀小试的作秀大师(2)
《荀子》篇中有句:"夫是之谓德操"。这就是曹阿瞒名操字孟德的出处。
由此可知曹嵩也绝非泛泛之辈。更不用提曹操后来开一代文风先河的旷古诗文,确有大宗师气派!由此证实曹操本身的遗传基因是绝对优秀的,无意中被迫享受胎教也在情理之中,少年时也绝不会只懂的飞鹰走狗、顽劣胡混,聪明是肯定的,顽皮也是肯定的。
往往大英雄都孕育于这些顽童之中。往往乖孩子长大后却没出息。
阿瞒小时候家教严吗?答案是否定的,已自封魏王的曹操自己就不无遗憾的这样行文明示天下:"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三徙"就是说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儿子不受坏环境的影响,竟三次搬家。"过庭"则是说孔圣人的儿子两次从庭院中走过,都受到了老爸的教训。看,他在找老爸老妈的后账呢。优点和成绩那是我个人后期自学成才;某些不足那都是爹妈早期疏于管教自己造成的。
这点上太祖有点不厚道,有点贪爹之功委儿之过的味道。
不过后代们就比魏武高明多了,人为的失误尽可以推给老天爷,一句"自然灾害",万事大吉!
其实,老爸也没少管过阿瞒,只不过老子不如儿子聪明,经常被阿瞒给忽悠过去。
阿瞒的叔父看着亲侄子游荡无度,除了好事不做,没有不敢做的事,自认没有管教恶侄的能耐,便向哥哥曹嵩告了一刁状:
"管管咱小子吧,不能光顾着升官发财,养下个败家子你攒再多的铜钱有啥用?十年栽树,百年育人啊!"
凡是家长,最抹不下脸的就是吃学校老师的"发面馒头"。
子金山小时候在这点上也不给父母长脸,老师十次家访大约九次是来告俺"刁状"的,当然,老师走后挨一顿狠揍是免不了的,好在次数多了,屁股久经考验,也就不拿着当回事了,尤其是子金山极善于大叫惨哭,又写得一手极为感人的悔过书、保证书,快乐的儿童时光也就这么撑过来了。
现在二老早已作古,盼再领严训而不可得,唯有受责于梦中,醒时黯然,泪湿枕巾……
又跑题了,希望大家不要笑俺人顽皮贱,竟然思念挨打时光,等你们明白时,悔之迟矣。
↑返回顶部↑
《荀子》篇中有句:"夫是之谓德操"。这就是曹阿瞒名操字孟德的出处。
由此可知曹嵩也绝非泛泛之辈。更不用提曹操后来开一代文风先河的旷古诗文,确有大宗师气派!由此证实曹操本身的遗传基因是绝对优秀的,无意中被迫享受胎教也在情理之中,少年时也绝不会只懂的飞鹰走狗、顽劣胡混,聪明是肯定的,顽皮也是肯定的。
往往大英雄都孕育于这些顽童之中。往往乖孩子长大后却没出息。
阿瞒小时候家教严吗?答案是否定的,已自封魏王的曹操自己就不无遗憾的这样行文明示天下:"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三徙"就是说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儿子不受坏环境的影响,竟三次搬家。"过庭"则是说孔圣人的儿子两次从庭院中走过,都受到了老爸的教训。看,他在找老爸老妈的后账呢。优点和成绩那是我个人后期自学成才;某些不足那都是爹妈早期疏于管教自己造成的。
这点上太祖有点不厚道,有点贪爹之功委儿之过的味道。
不过后代们就比魏武高明多了,人为的失误尽可以推给老天爷,一句"自然灾害",万事大吉!
其实,老爸也没少管过阿瞒,只不过老子不如儿子聪明,经常被阿瞒给忽悠过去。
阿瞒的叔父看着亲侄子游荡无度,除了好事不做,没有不敢做的事,自认没有管教恶侄的能耐,便向哥哥曹嵩告了一刁状:
"管管咱小子吧,不能光顾着升官发财,养下个败家子你攒再多的铜钱有啥用?十年栽树,百年育人啊!"
凡是家长,最抹不下脸的就是吃学校老师的"发面馒头"。
子金山小时候在这点上也不给父母长脸,老师十次家访大约九次是来告俺"刁状"的,当然,老师走后挨一顿狠揍是免不了的,好在次数多了,屁股久经考验,也就不拿着当回事了,尤其是子金山极善于大叫惨哭,又写得一手极为感人的悔过书、保证书,快乐的儿童时光也就这么撑过来了。
现在二老早已作古,盼再领严训而不可得,唯有受责于梦中,醒时黯然,泪湿枕巾……
又跑题了,希望大家不要笑俺人顽皮贱,竟然思念挨打时光,等你们明白时,悔之迟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