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1 / 2)
“曹操已经打入身毒地区,在那里现不少的小部落,他们没有形成真正的国家。说起来,那边还是佛教的源地,或许我们可以引用一些佛教过来,他们那边也有不少秘法和不错的功法。另外这个地区的人,似乎很顺从,可以考虑作为劳动力,抓捕一批过来!”申夜其实也考虑过人口问题,引用奴隶来填补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显然非常可取。
“嗯,就这样吧!”刘廷点了点头,反正都是异族,不管怎么样都不心疼。
“匈奴想要夺回草原已经很久,他们如今有五万人马,而鲜卑那边已经分裂为和连、轲比能和步度根三方势力,其中只有步度根的地盘与我们接壤,不妨联络轲比能部,让他们和我们共同兵攻打步度根部,共同瓜分他的地盘。关键是,要想办法把云中和雁门的大汉故土,给夺回来!”申夜提醒道。
“准奏!”刘廷闻言思考一番,最后点头应承下来。毕竟从头到尾,大汉都不需要承担出兵所需要的开销,最多提供一些粮草武器,这笔买卖很划算。
公元2oo年,李明自封为楚王,一众文武大臣皆有封赏。新的政治班子迅组建起来,荀表和虞翻依然是那么活跃,顾言却是逐渐停止步伐。他的才能最多就是到刺史一级,继续上去已经颇为吃力。如今顾氏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顾雍这个后起之秀上面。
江东6家,因为大小二乔的关系,和李明也还算关系融洽。6康更进一步,成为青州刺史,6逊和6绩两人都在书院里面努力吸收知识,同时还得到了秀才的身份。
魏家依然只有一个魏腾苦苦支撑,朱家却主要在军方里面混,朱桓在秋季的时候毕业,进入军中担任校尉,在庞德麾下听用。
下邳陈氏,陈琮当了吴郡守,而陈珪也当了广陵太守,陈登则进入寿春供职。
九品中正制李明不打算搞,他没必要向世家妥协。历史上曹操对世家凉薄,导致世家越来越不买他的帐,寒门又逐渐失去了成长的土壤,人才的储备出现问题,以至于曹丕才不得不抛出九品中正制来讨好世家。奈何世家还是不买账,于是有了司马家代魏之事。
其实有些东西,没必要非要都按历史来搞,真要算如今历史也变得乱七八糟。比如王御吗,比如张默,比如肖遥,历史上都是无名之辈,甚至说不定已经挂掉,如今却都活跃在历史之中,又比如说他李明,历史上哪来这号人物?
帝制是必然的,百姓还不习惯当家做主,非要搞民主最终只会让世家得了甜头。再说,这天下是他李某人辛苦打下来的,岂能轻易便宜了那些世家大族?!
帝王之下便是相,相是内阁的领袖,说穿了相当于是总理,李明不要搞什么君主立宪制,只需要一个能够统筹整理的助手就好,什么礼司监之类的太监机构就算了,练炁之后,不少宫女的力气都不小,完全可以承担日常的杂务。
下面按照职权,如同后世一样分成各部,各部下面是各州,各郡,各县。至于乡村之类的,没必要什么都按照现代的编制来,借鉴才对正道,照抄反而不伦不类。
先秦的亭里制度很完善,最多在中原地区设置‘镇’这个行政单位,不过规格也不过是‘亭’级。镇和县最大的不同,就是县有城墙,镇没有城墙。
对于李明这个提议,荀表和张昭等人在考虑过后,最终同意。
↑返回顶部↑
“嗯,就这样吧!”刘廷点了点头,反正都是异族,不管怎么样都不心疼。
“匈奴想要夺回草原已经很久,他们如今有五万人马,而鲜卑那边已经分裂为和连、轲比能和步度根三方势力,其中只有步度根的地盘与我们接壤,不妨联络轲比能部,让他们和我们共同兵攻打步度根部,共同瓜分他的地盘。关键是,要想办法把云中和雁门的大汉故土,给夺回来!”申夜提醒道。
“准奏!”刘廷闻言思考一番,最后点头应承下来。毕竟从头到尾,大汉都不需要承担出兵所需要的开销,最多提供一些粮草武器,这笔买卖很划算。
公元2oo年,李明自封为楚王,一众文武大臣皆有封赏。新的政治班子迅组建起来,荀表和虞翻依然是那么活跃,顾言却是逐渐停止步伐。他的才能最多就是到刺史一级,继续上去已经颇为吃力。如今顾氏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顾雍这个后起之秀上面。
江东6家,因为大小二乔的关系,和李明也还算关系融洽。6康更进一步,成为青州刺史,6逊和6绩两人都在书院里面努力吸收知识,同时还得到了秀才的身份。
魏家依然只有一个魏腾苦苦支撑,朱家却主要在军方里面混,朱桓在秋季的时候毕业,进入军中担任校尉,在庞德麾下听用。
下邳陈氏,陈琮当了吴郡守,而陈珪也当了广陵太守,陈登则进入寿春供职。
九品中正制李明不打算搞,他没必要向世家妥协。历史上曹操对世家凉薄,导致世家越来越不买他的帐,寒门又逐渐失去了成长的土壤,人才的储备出现问题,以至于曹丕才不得不抛出九品中正制来讨好世家。奈何世家还是不买账,于是有了司马家代魏之事。
其实有些东西,没必要非要都按历史来搞,真要算如今历史也变得乱七八糟。比如王御吗,比如张默,比如肖遥,历史上都是无名之辈,甚至说不定已经挂掉,如今却都活跃在历史之中,又比如说他李明,历史上哪来这号人物?
帝制是必然的,百姓还不习惯当家做主,非要搞民主最终只会让世家得了甜头。再说,这天下是他李某人辛苦打下来的,岂能轻易便宜了那些世家大族?!
帝王之下便是相,相是内阁的领袖,说穿了相当于是总理,李明不要搞什么君主立宪制,只需要一个能够统筹整理的助手就好,什么礼司监之类的太监机构就算了,练炁之后,不少宫女的力气都不小,完全可以承担日常的杂务。
下面按照职权,如同后世一样分成各部,各部下面是各州,各郡,各县。至于乡村之类的,没必要什么都按照现代的编制来,借鉴才对正道,照抄反而不伦不类。
先秦的亭里制度很完善,最多在中原地区设置‘镇’这个行政单位,不过规格也不过是‘亭’级。镇和县最大的不同,就是县有城墙,镇没有城墙。
对于李明这个提议,荀表和张昭等人在考虑过后,最终同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