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穷乡僻壤人杰地(上)(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老僧听了欣慰地抚了抚男孩的头,说道:「见你小小年纪便如此好学,想必与我佛有缘。老衲近日甚有所得,这便说予你听,至于收穫多少,便是你的造化了。」

  男孩道:「小可洗耳恭听。」

  只见老僧略施一礼,缓缓诵出:「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男孩歪头思索,老僧怕他无从领会,便解释道:「我们的身体就像一棵菩提树,至于心灵,便如同明亮的台镜。只有时时掸拂擦试,才能使它不被尘垢障蔽了光明的本性。老衲初窥佛意,我想这便是所谓的「禪」吧?」

  言下之意便是时时刻刻照顾自己的心灵,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在的诱惑,这老僧不愧为修行数十载的大师。

  却料男孩听了若有所思,嘴里喃喃唸着老僧所言,许久之后,微蹙双眉,摇摇头向老僧道:「大师冒犯,小可刚刚略思其意,有些心得。」

  那老僧不以为意,笑着道:「愿闻其详。」

  男孩转向窗外,望着无边无际的蓝天,缓缓吟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老僧一怔,男孩继续道:「这菩提既是觉道,又有什么树可言?明亮的镜子也不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又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呢?」

  当老僧仍未反应过来,刘希淳在旁已忍不住讚道:「说的太好了!好一个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世上本来就是空的,若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跡。」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似乎和阳明先生的心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啊!」洛风喃喃自语,似乎也是有所收穫。

  至于这王阳明的心学乃是时下流行的新潮学派,强调知行合一,与官方主流朱熹的格物致知全然相反。

  此时那老僧才「啊!」的一声,如大梦初醒,静静地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人不要执着,对世界万物存有执念,才会有烦恼,有尘埃。殊不知皆是表象皮囊,只有明心见性,全然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自在。老衲毕生苦修,却如深陷泥淖,幸得小施主金言指点,让老衲及时脱离死圈,受教了。」

  说完深深向男孩鞠了一躬,男孩连忙避过身,将他搀起。

  刘希淳向前走近,向男孩道:「见你小小年纪,却有如此见识,在下也受益良多,不知小公子大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