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畅意文斗决雌雄(下)(3 / 6)
在场眾人皆感大开眼界,龙争虎斗,平分秋色。虽说这两首都是回文诗,但刘希淳这首隐含妙趣巧思,意境上略胜了一筹。
刘希淳原本只是因为自己想出了这么个妙作而有些开心,没想到这洛霞会突然自告奋勇来唸这诗。此时见到洛霞颊上彤云,满面羞态,倒是个意外的收穫,让刘希淳忍不住也开心地笑出声来,加入眾人的讨论。
叶灝天此时正在兴头上,棋逢对手,见刘希淳生出了此等佳作,向他拱拱手道:「不愧是淳公子,吾等万分佩服!我想回文诗再比下去已无意义。在下有一令,想与希淳公子切磋切磋,不知您可否曾听闻过〈宝塔诗〉呢?」
原本谈论热络的其馀五才子听了后,忽然安静了下来,眾人互视,神色怪异。
刘希淳听了后也是面色一凝,原来,这宝塔诗又称阶梯诗,自首句的一字作为塔顶,逐句押韵,字数依序层层增加,形如宝塔,上尖底宽。不论是格律或形式都严格讲究,因此创作难度极大,在浩瀚的诗海中也有如凤毛鳞角。
例如唐代时元稹所作的〈茶.一言至七言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銚煎黄蕊色,碗转麴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元稹此诗以茶为题,藉茶托心,从一字到七字层层押韵,不断递增,已是极为不易,但见叶灝天此时不是要独自完成,竟是想要以此作为切磋规则,两人即兴对诗,一人一句,不仅须要严守,逐句成韵,还要跟对手所作的前一句意旨连贯,最后完整成诗,往往都是顾此失彼,拼拼凑凑弄得焦头烂额,因此可说是极难的限制。
但其馀五才子知道叶灝天对宝塔诗鑽研已久,可说是他压箱底的功夫,此时见这江南六才子之首终于要搬出看家本领了,两人皆是当世俊材,想必会迎来一场精采绝伦的口战文斗。
↑返回顶部↑
刘希淳原本只是因为自己想出了这么个妙作而有些开心,没想到这洛霞会突然自告奋勇来唸这诗。此时见到洛霞颊上彤云,满面羞态,倒是个意外的收穫,让刘希淳忍不住也开心地笑出声来,加入眾人的讨论。
叶灝天此时正在兴头上,棋逢对手,见刘希淳生出了此等佳作,向他拱拱手道:「不愧是淳公子,吾等万分佩服!我想回文诗再比下去已无意义。在下有一令,想与希淳公子切磋切磋,不知您可否曾听闻过〈宝塔诗〉呢?」
原本谈论热络的其馀五才子听了后,忽然安静了下来,眾人互视,神色怪异。
刘希淳听了后也是面色一凝,原来,这宝塔诗又称阶梯诗,自首句的一字作为塔顶,逐句押韵,字数依序层层增加,形如宝塔,上尖底宽。不论是格律或形式都严格讲究,因此创作难度极大,在浩瀚的诗海中也有如凤毛鳞角。
例如唐代时元稹所作的〈茶.一言至七言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銚煎黄蕊色,碗转麴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元稹此诗以茶为题,藉茶托心,从一字到七字层层押韵,不断递增,已是极为不易,但见叶灝天此时不是要独自完成,竟是想要以此作为切磋规则,两人即兴对诗,一人一句,不仅须要严守,逐句成韵,还要跟对手所作的前一句意旨连贯,最后完整成诗,往往都是顾此失彼,拼拼凑凑弄得焦头烂额,因此可说是极难的限制。
但其馀五才子知道叶灝天对宝塔诗鑽研已久,可说是他压箱底的功夫,此时见这江南六才子之首终于要搬出看家本领了,两人皆是当世俊材,想必会迎来一场精采绝伦的口战文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