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干脆把顾志文弄到畿县伊阳县当一个县尉。想到这里,他说道:“我有一个幕僚,名叫顾志文,他是明经出身,跟着我两年了。

  这人办事非常得力,现在担任推官。他得了一次上下考,一次中上考。如今伊阳县尉出缺,我想推荐添加此人担任县尉,在这个名单里面加上一个人,不知诸位相公如何?”

  他话刚说完,杨再思便接口道:“此人我也见过,当年明经考试之时,是名列前茅的。我朝明经出身之人,一释褐(刚当官)就有担任畿县尉的。这个顾志文已经在王爷手下当了两年幕僚,考核又是如此优秀,当一个畿县尉错错有余。”

  他说话倒是有理有据,旁边的人一听,你这话虽然没错,不过这畿县尉大多都是外地县尉提拔而来。

  有些人是京城的初任官调任而来,像顾志文这样从幕僚而来的,不说没有也是很罕见。再说了,正规的程序是由天官上报,政事堂批准。当然由政事堂添加名字未尝不可,但是也非常少见。

  不过毕竟是一个接近起家之官县尉,职位太低,其他的人都不太好反对,也不可能有人反对。因为顾志文是具有资格担任此职的。

  “这个人也很合适,鄙人也同意。”王方庆说道。

  “鄙人也同意……”娄师德也同意。

  第191章 议农事

  几位宰相并没有为顾志文当县尉之事而发生争执。

  武炎之一看,此事倒是顺利,顾志文是去接田瑞的位置,主管一个县的户口和租税事宜。

  县尉一职,一般分为两种,一是管治安,一是管民户。这是最贴近老百姓的官员,非常锻炼人。

  一般偏远州县的县尉,也是科举及第之人第一任官。

  县尉干好了,可以直接当监察御史,然后殿中侍御史、侍御史。一路到员外、郎中。

  再升迁尚书侍郎、六部尚书,甚至由侍郎直接拜相。这是当时官员最为理想的一条升迁途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