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3 / 3)
其实在唐代,两京附近的刺史经常和尚书、侍郎等位置进行交流,并不存在贬谪或者升迁之意!
比如建安王武攸宜,从冬官尚书任去担任同州刺史,并不是贬谪!因为同州靠近长安,经常是尚书、侍郎重要的交流地之一,还有若干个两京附近的大州情况与此相同,比如华州等。
尽管同州刺史为从三品,低于上述的正三品,不过当时衡量官员身份的最重要的是本阶!建安王武攸宜的本阶是从三品。
武炎之进到阁内,看见这个阁楼非常大,有两层,比一个普通的供电小不了多少!
“王叔好!”他第一眼看见的是建昌王武攸宁。
“六郎来了,快请坐!”他非常热情。目前他是夏官尚书兼任左羽林卫大将军,估计几个月以后,就会是同凤阁鸾台三品。这时的宰相数量很多,一般有五六个!
接着是文昌左丞孙彦高、天官侍郎李桥和苏昧道、春官侍郎陆元方;地官侍郎姜柔远;以及几位宰相:鸾台纳言姚璹、凤阁内史王及善、同平章事王方庆和杨再思。
夏官侍郎宗楚客和梁王武三思。特别是那夏官侍郎宗楚客,风光无限!一副意满志得不可一世的样子!
武炎之暗地摇摇头!此人空有才华,好色而贪婪无比!
如今当上夏官侍郎,估计在缺了两位宰相以后,他很快会当上同平章事!因为在武则天时代,除了凤阁鸾台侍郎,就是夏官(兵部)侍郎和天官(吏部)侍郎更容易拜相。
当然在武家王爷里面,勉强有能力当宰相的,也就是梁王武三思、建安王武攸宜、建昌王武攸宁三人。当然这也不好说,一切全看皇帝的意思。
“叔父好!”武炎之作揖道。
尽管武炎之心里有些讨厌武三思,不过武则天有言在先,武家人必须团结!所以武炎之依旧装着很谦恭的样子,给他行礼! ↑返回顶部↑
比如建安王武攸宜,从冬官尚书任去担任同州刺史,并不是贬谪!因为同州靠近长安,经常是尚书、侍郎重要的交流地之一,还有若干个两京附近的大州情况与此相同,比如华州等。
尽管同州刺史为从三品,低于上述的正三品,不过当时衡量官员身份的最重要的是本阶!建安王武攸宜的本阶是从三品。
武炎之进到阁内,看见这个阁楼非常大,有两层,比一个普通的供电小不了多少!
“王叔好!”他第一眼看见的是建昌王武攸宁。
“六郎来了,快请坐!”他非常热情。目前他是夏官尚书兼任左羽林卫大将军,估计几个月以后,就会是同凤阁鸾台三品。这时的宰相数量很多,一般有五六个!
接着是文昌左丞孙彦高、天官侍郎李桥和苏昧道、春官侍郎陆元方;地官侍郎姜柔远;以及几位宰相:鸾台纳言姚璹、凤阁内史王及善、同平章事王方庆和杨再思。
夏官侍郎宗楚客和梁王武三思。特别是那夏官侍郎宗楚客,风光无限!一副意满志得不可一世的样子!
武炎之暗地摇摇头!此人空有才华,好色而贪婪无比!
如今当上夏官侍郎,估计在缺了两位宰相以后,他很快会当上同平章事!因为在武则天时代,除了凤阁鸾台侍郎,就是夏官(兵部)侍郎和天官(吏部)侍郎更容易拜相。
当然在武家王爷里面,勉强有能力当宰相的,也就是梁王武三思、建安王武攸宜、建昌王武攸宁三人。当然这也不好说,一切全看皇帝的意思。
“叔父好!”武炎之作揖道。
尽管武炎之心里有些讨厌武三思,不过武则天有言在先,武家人必须团结!所以武炎之依旧装着很谦恭的样子,给他行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