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8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潘濬为人刚正不阿,一心为国,屡次劝谏孙权,朝中的权臣都畏惧潘濬,当时在东吴,他与陆逊,顾雍等人齐名,孙权一度还想让他担任丞相,可以说才能不下于陆逊,顾雍等人。

  如果这个时代,没有汇聚了各大时空的顶尖人才,在刘辩看来,潘濬担任个一州的刺史,是没有丝毫问题的。其实三国后期的人才,其实也非常厉害,并不逊色于前期。

  只是三国前期天下大乱,诸侯割据,人才能有更多的机会显露其才能,所以留下的事迹更多罢了。到了三国建立,天下安定,那些后期人才都在治理地方,若是像前期一样天下大乱,他们也能像荀彧,荀攸这些王佐,谋主一样功成名就。

  收获了潘濬这个大才,可谓是个开门红,刘辩心情不错,放下潘濬的考卷,又拿起一卷看了起来。

  这一次,刘辩直接看向最后的考生名字,这一看,刘辩不由得笑了:“朕的大舅哥也来了!”

  第1148章 诸葛狗

  却道刘辩为何发笑,却是因为考卷最后落款人的名字乃是陈郡人谢攸。

  谢攸刘辩没有见过,但是却听过,因为他是谢道韫的兄长。

  由于当年刘辩隐瞒身份与谢道韫私定终身,让谢道韫的父亲谢奕不喜,因此当赵匡胤和刘辩同时上门,请谢安出山时,谢奕便赌气投靠了赵匡胤。

  不过谢家家大业大,单单谢奕便有十几个子女,谢奕的这些子女大多连同谢安,都举族迁到了南阳武当县落户,比如谢玄,谢渊等人,算是投靠了刘辩。

  但谢奕也有几个儿子孝顺,留了下来,在赵匡胤身边效力。

  可是当初赵匡胤想要的只是谢安,谢安走了,赵匡胤对谢家剩下的人便不怎么上心。谢奕乃是火爆脾气,感受到赵匡胤的轻慢,谢奕一怒之下,又带着几个儿子回了老家,不仕赵匡胤。可刘辩那边已经得罪了,谢奕是个爱面子的,却不肯在拉下面子去投靠刘辩了。

  想不到此次科举,谢奕居然让自己的儿子,也来参加了。

  刘辩又看了看谢攸考卷中的内容,写的也还算全面,条理分明,也为治理三州提了不少良策,如果满分是一百的话,潘濬的答卷可以给九十五分,那谢攸的答卷差不多可以可给九十二分上下。

  谢家的人才着实不少,哪怕留在谢奕身边的那些谢家后辈没有谢安的教导,也能够如此出类拔萃。刘辩不由得有些期盼,希望他的子孙们,也能像谢家一样,人才犹如芝兰玉树一般,如此汉祚也能延续的更长一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