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能促进医道发展,我李时珍义不容辞!”李时珍点头应允。

  三公大臣商量的火热,他们见此医道大会,便有了兴趣,却忽略了开设医道大会的目的。只见荀彧皱眉问向刘辩道:“陛下您大费周章开医道大会,所为是促进医道繁荣,做到百姓有病可医治。可这其中繁琐之事甚多,不知您可考虑过没有?”

  荀彧所问,便是医疗机构了!

  只见刘辩点了点头拿出一叠宣纸递给荀彧道:“这便是详细的结构,首先朕设立医部,医部长官为太医令,其权力为管理天下医者,所有医者都要在医部备案,登记造册!”

  “又在地方设立医署,医署的职责是治病救人,天下医者想要行医,须得到当地医署进行考核,获取行医权,以免庸医误人!”

  “医署在各地,除了治病救人之外,还可以招收学徒,传授医术,又要掌控各地的药材,视情况控制其价格,除特别贵重的药材,应该将其掌控在百姓能够接受的范围当中,以免奸商垄断药材哄抬药价格!”

  刘辩此举,并非垄断药材,将其收归国有,而是让各地的医署,成为药材的龙头,拥有最大的话语权。当世买假药的不知凡几,这根本不可能将其垄断,并且因为各地的情况不同,全国的药材价格也不可能统一。因此医署的一个任务,便是宏观调控药材价格,使当地的百姓在其可以接受范围之内。

  宣纸上条条框框,将医部的权利指责写的非常细致。只见最后一张纸上,又上书:“在医部之下,又设一机构名为太医院,其职责是教导学生,培育医者,研究各种病患,另外太医院有为皇家诊治的义务!”

  荀彧恍然大悟,他原本以为,李时珍会是医部的太医令,但由此看来,刘辩是不打算让医者参政的,很明显,医部的权利是掌控各地的医署医者,调控药材价格,整理备案,这些不需要医术,只要是一个精通吏政者便能将其打理的很好。

  而那太医院,才是李时珍这神医应该待的地方,太医院教授医术,研究病患,唯一与权力挂钩的乃是为皇室诊治。但这只是旁枝末节,似李时珍这样德性高尚之人若是做官,反而落了下乘,太医院确实是最好的归宿。

  众人看了连连点头,这机构确实设的巧妙,医政分家,医者只是治病救人,而管理者却不是医者,两个领域分工合作,却能各司其职,互不影响。

  群臣看了连连点头,刘辩道:“这只是草案,其中细节之处,你们在修改修改,另外在准备人才,待医道大典过后,便要开始组建医部了!至于医道大会之事,你们也合计合计!”

  “臣等遵旨!”蔡邕等三公大臣拱手退下,商议组建医部和筹备医道大会的事宜。

  “奉孝和李神医留下来!”见众臣开始退下,刘辩又喊住了李时珍和郭嘉。

  “不知陛下喊住草民还有何事?”李时珍拱手问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