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不是真心臣服,他们是养不熟的白眼狼!他们觊觎的是我中原大地!一旦被他们抓住机会,他们甚至会攻入中原!”

  “河套之地被异族占领,就是最好的例子!”

  刘辩双手紧握成拳,愤愤道:“所以朕这一次,要让北方的异族知道,朕是个什么态度,朕要打得他们在也不敢心生贪念,寸土必争!若是实力足够强大之时,朕还要夺回河套之地,要让各族心中留下血的教训,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

  其实,刘辩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那就是要将异族打废,打残,不在让华夏大地,在出现五胡乱华的局面!

  其实在这个时候,五胡乱华的局面就已经在默默开始形成。

  就从河套之地说起。

  周朝之前,属于狄人的匈奴人生活在河套。到了战国后期,赵国的赵武灵王把版图延伸到阴山山脉,设立了云中郡。

  秦朝统一中原后,派蒙恬率十万大军将匈奴逐出河套,迁徙3万户到那里戍边,设云中、九原两郡。秦末移民都返回中原。

  西汉时,汉武帝派卫青出云中击败匈奴的楼烦、白羊二王,占领“河间”,即河套。大臣主父偃上疏建议在河套筑城以屯田、养马,作为防御和进攻匈奴的基地。汉武帝接受这一建议,当年即置朔方郡和五原郡。前125年置西河郡,河套地区还包括之前的云中郡和定襄郡,以及北地、上郡的北部。当时的人们引黄河灌溉,当地农业迅速发展,经济繁荣。

  河套地区,包含了并州北部四郡,以及上郡北部,西河北部,以及凉州的北地郡。河套土地肥沃,可以称得上是富庶之地,治理得好,乃是一个巨大的粮仓。

  到了东汉,依附与于大汉的匈奴人被安置在河套之地。到了二世纪末期,由于西北羌人的不断反抗,汉朝对西北地区的控制越来越弱,不少政区不得不撤销或者撤到内地。

  北方的鲜卑逐渐南侵,移居入塞的南匈奴人也在扩大活动的范围。到了刘辩的便宜爸爸时代,黄巾起义爆发,东汉再也无暇顾及边疆,朔方、北地、定襄、云中、五原等郡完全放弃,上谷、代、雁门、西河、安定等郡也都放弃了一部分。

  而这些放弃的地方,被称为“羌胡”所有,实际上是由匈奴、鲜卑、羌等多种民族聚居或杂居,留在那里的汉人也有一定的数量,但却被胡人所奴役。

  而如今的大汉之外,异族林立,甚至当今,许多的诸侯就是因为打异族而起的家,比如丁原,公孙赞,以及现在自称相国的董卓。

  而这个时代的主要异族势力有鲜卑,匈奴、乌桓、羌、氐、山越和南蛮。这些势力对大汉虎视眈眈,甚至对整个后世,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