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3章(1 / 2)
以大都督身份参与朝会的夏天南傲然站立,与永历只隔着一段台阶的距离,相距不到五米。他看了看这位少年天子,虽然保持着微笑,但从其眼神中依然可以看出一丝愤懑。他又回头看了看身后的百官,所有大臣无论文武,除了温体仁、陈新甲等人,接触到他的目光之后都畏惧地垂下了头,不敢对视。
夏天南心想,这就是大权在握的感觉,所有人都臣服在权力的面前,自己和那位少年天子,中间只隔着一层纸,除了名分,与皇帝也没多大区别了。只要永历安安分分做个傀儡,就像历史上的汉献帝一样,这龙椅让他多坐几个月、甚至几年也没有多大关系;如果他要搞事情,要拉下马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这种大朝会只是例行公事,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更多的是宣示新皇帝的存在感,为接下来的接管实权做铺垫。只可惜,在可以预见的范围内,永历被架空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这次朝会已经沦为了走过场。
按照流程,六部尚书和都察院左都御史、大理寺卿等重要官员依次禀报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事务,按照现代的观念,这是部门的负责人向新皇帝述职,虽然过程冗长,可是不能省略,要按部就班地进行。
当排在最后的大理寺卿述职到一半时,一个宦官匆匆忙忙从大殿的侧门进来,小声向永历禀报了几句,永历顿时脸色大变。
百官都是精明人,看到天子的脸色,就知道出大事了。大理寺卿也知趣地停下了例行公事的“述职”,等待皇帝作出重要指示。
果然,永历朗声说:“诸位爱卿,朝会暂时停止,因为北边发生了大事。刚才接到辽东八百里加急,鞑子伪汗皇太极亲率八旗大军叩关,趁宁远无大将镇守,即将从宁远入寇!”
群臣一片哗然,最近几年真是多灾多难,鞑子和流寇轮番肆虐,一个刚走,另一个又来了。先是阿济格和阿巴泰入寇,然后是李自成入京,这才过去了几天,皇太极又率军亲征,还让不让人活了?
永历点名道:“本兵何在?”
新任兵部尚书陈新甲看了一眼侧前方的夏天南,犹豫片刻,出列道:“臣在。”
“鞑子入寇,本兵有何对策?”
陈新甲思索片刻,回答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鞑子来了,自然要派兵阻截,不能让其轻易南下。北直隶遭受鞑子和流寇的轮番荼毒,需要休养生息,实在不能再经历战事了。”
永历点点头:“御敌于国门之外?这思路不错,只是遣何人前往?”
这不是废话吗,除了平南侯和宁远总兵吴三桂,还有什么人能打?陈新甲心里嘀咕道。
虽然对皇帝的这番做作颇有腹诽,但陈新甲嘴上仍然恭敬地回答:“启禀陛下,臣认为当遣宁远总兵吴三桂火速返回驻地,然后请平南侯坐镇京师,保住腹心之地不失,以免重蹈闯逆奔袭京师的覆辙。”
↑返回顶部↑
夏天南心想,这就是大权在握的感觉,所有人都臣服在权力的面前,自己和那位少年天子,中间只隔着一层纸,除了名分,与皇帝也没多大区别了。只要永历安安分分做个傀儡,就像历史上的汉献帝一样,这龙椅让他多坐几个月、甚至几年也没有多大关系;如果他要搞事情,要拉下马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这种大朝会只是例行公事,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更多的是宣示新皇帝的存在感,为接下来的接管实权做铺垫。只可惜,在可以预见的范围内,永历被架空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这次朝会已经沦为了走过场。
按照流程,六部尚书和都察院左都御史、大理寺卿等重要官员依次禀报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事务,按照现代的观念,这是部门的负责人向新皇帝述职,虽然过程冗长,可是不能省略,要按部就班地进行。
当排在最后的大理寺卿述职到一半时,一个宦官匆匆忙忙从大殿的侧门进来,小声向永历禀报了几句,永历顿时脸色大变。
百官都是精明人,看到天子的脸色,就知道出大事了。大理寺卿也知趣地停下了例行公事的“述职”,等待皇帝作出重要指示。
果然,永历朗声说:“诸位爱卿,朝会暂时停止,因为北边发生了大事。刚才接到辽东八百里加急,鞑子伪汗皇太极亲率八旗大军叩关,趁宁远无大将镇守,即将从宁远入寇!”
群臣一片哗然,最近几年真是多灾多难,鞑子和流寇轮番肆虐,一个刚走,另一个又来了。先是阿济格和阿巴泰入寇,然后是李自成入京,这才过去了几天,皇太极又率军亲征,还让不让人活了?
永历点名道:“本兵何在?”
新任兵部尚书陈新甲看了一眼侧前方的夏天南,犹豫片刻,出列道:“臣在。”
“鞑子入寇,本兵有何对策?”
陈新甲思索片刻,回答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鞑子来了,自然要派兵阻截,不能让其轻易南下。北直隶遭受鞑子和流寇的轮番荼毒,需要休养生息,实在不能再经历战事了。”
永历点点头:“御敌于国门之外?这思路不错,只是遣何人前往?”
这不是废话吗,除了平南侯和宁远总兵吴三桂,还有什么人能打?陈新甲心里嘀咕道。
虽然对皇帝的这番做作颇有腹诽,但陈新甲嘴上仍然恭敬地回答:“启禀陛下,臣认为当遣宁远总兵吴三桂火速返回驻地,然后请平南侯坐镇京师,保住腹心之地不失,以免重蹈闯逆奔袭京师的覆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