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谓“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是汉朝时提出来的。当时的礼仪,大臣为表示对皇帝的尊重,入朝觐见时要一路小跑,而“入朝不趋”就是可以慢吞吞地走;“赞拜不名”是指臣子朝拜帝王时,赞礼的人不直呼其姓名,只称官职;“剑履上殿”是指可以穿着靴子佩戴宝剑去上朝见皇帝,这些都是大臣极高的荣誉。而事实上,随着皇权的高度集中,这样的所谓荣誉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掌握生杀大权的帝王怎么可能容忍这样的人存在?历史上拥有这样特权的人极少,最耳熟能详的,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倾朝野的汉末丞相曹操了。

  2/10 22:08:33|50429578

  第七百三十九章 咄咄逼人

  这个提议一抛出来,满朝皆惊,就连夏天南本人也有些出乎意料。他反应过来之后,赞赏地看着陈新甲,心想:此人是个人物,不愧是在历史上留下过痕迹的名人,关键时刻敢于下注,有眼光、有魄力。

  之前温体仁提议由陈新甲接任兵部尚书时,夏天南还有些不满意,只是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只能将就,毕竟是历史上主导了松锦大败、后因泄密被崇祯处死的人物,缺陷和污点很明显。不过现在看来,只要有足够的魄力,又听话,让他做这个兵部尚书也无妨,毕竟历史已经被改写,崇祯已死,朝廷中枢的控制力下降,对外作战的任务都将由琼海军承担,兵部只剩下了个空壳,其才干不足的缺陷可以被弥补。

  陈新甲提出这个爆炸性的建议后,立刻转头望向夏天南,当看到对方赞赏的眼神时,谄媚地笑了笑,心里十分得意:这根粗大腿算是抱紧了。

  这时,他无意间看到了人群中摇摇欲坠的杨嗣昌,心里犹疑了片刻,该怎么面对这位前任呢?

  很多人不知道他和杨嗣昌的关系,其实他能够以区区举人的功名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大,杨嗣昌的举荐功不可没。杨嗣昌总督宣大时,接触了时任兵备道的陈新甲,觉得他的才品心术与自己非常相似,极其欣赏,回到京城后大力举荐他,可以说,没有杨嗣昌,也就没有他的今天。说杨嗣昌是他的恩师,也不为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