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9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崇祯点头:“正是如此,叫司礼监来人!”

  王承恩立刻退出暖阁,传旨在殿外侍候的太监,速传司礼监太监前来。趁这时候,崇祯用未笔给吴三桂写了一道手谕:

  谕平西伯吴三桂,速率大军来京,痛剿逆贼,以解京师之危!

  司礼监太监将这一皇上手谕拿去之后,在黄纸上端盖一颗“崇祯御笔”便玺,封好,封套上加注“六百里飞递”五个字,登记发文的月

  12/12 23:12:30|46955667

  第六百九十章 此山是我开

  吴三桂皱眉看着对面的人马,问道:“探马何在,对面到底是什么人,何故挡住我军去路?”

  过了一会儿,负责探路的斥候骑兵赶过来禀报:“禀将军,属下已经打探清楚了,这是广东琼海镇的兵,平南侯夏天南的手下……”

  其实看见斗大的“琼”字,吴三桂已经隐约猜到了这伙人的来历,斥候的话不过是印证他的猜测而已。但对于对方的用意,他不敢往深了想,细思极恐——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官兵,不远千里从广东来到北直隶,而且不去京师勤王,却跑到百里之外的香河挡住另一支勤王官兵的去路,说他们没动什么歪心思,傻子都不会信啊。

  吴三桂自从升任宁远团练总兵后,逐渐脱离了舅舅祖大寿的庇护,开始独挡一面。祖大寿对于这个外甥也是很不错,让他在宁远单独训练军队,在粮饷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从琼海军购置的火器,大部分也拨给了他——当然,这与祖大寿的建军思路不无关系,这个老行伍始终认为骑兵加三眼铳的组合就足以对付大部分对手了,那种啰嗦的长管鸟铳实在不适合关宁铁骑,用这玩意等于自废武功。而吴三桂在山东见识过琼州营的全火器化部队后,深受启发,坚持编练了一支火器部队,作为骑兵的重要补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