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听起来很不错的样子。”夏天南眼睛一亮。

  “未来我们的对手是流寇和清军,小打小闹的战斗会越来越少,大规模的会战会越来越多,这样的条件下,与其追求火炮的机动性,还不如首先保证火炮的威力。所以,组建独立炮兵团是大势所趋。”

  “你说的很有道理,不过军队的编制该怎么办,取消的炮兵营用普通步兵营替换吗?”

  “可以考虑。另外,团作为军队的最大建制已经不合适了,现在能够马上拉上战场的兵力已经有好几万了,直接用军的建制吧。黄汉生、魏连横、苏粗腿各领一至两万人,直接称为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吧?当然,这和旧时空传统的团、旅、师、军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咱们的军下面直接是团。在没有电报的年代,我们不需要太复杂的指挥,指挥体系要尽量扁平化。”

  “行,听你的。”夏天南全盘采纳了林伟业的提议。

  临高本土厉兵秣马时,台南和山东也感受到了战争的气息。

  调兵回临高整编的书信分别被送到了魏连横和苏粗腿手里,用来运兵的船也一并到达。两人立刻按照信中的指示着手安排。

  扩编后的第二团和独立团带着操练已久的预备役部队(屯丁)陆续登船。由于人数众多,总数涉及好几万人,登船的过程足足花费了一两天。

  为了保证效率,魏连横和苏粗腿把思想素质好、准备推荐为基层军官的人第一批派回了临高,在军校开始了培训,系统地学习陆军步兵操典和指挥作战的技巧,深造之后,再授与军衔。虽然琼海军整体北上已经进入了倒计时,留给这些准军官培训的时间不算太多,可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毕竟专业军官与线列战术、绝对纪律、独立炮兵并称为近代军队的标志,也是琼海军与流寇、鞑子这些古代冷兵器军队的最大区别之一。

  1 1:15:23|44445679

  第九百五十六章 军纪

  从崇祯九年(年)七月起,博辅港就一直处于忙碌之中。

  除了正常的商船进港,去税关缴税之外,大批的运兵船续靠岸,成群结队的士兵下船登,络绎不绝。每天都有若干船只分别从山东、台湾来到博辅,操着关中口音的年轻人议论着这个刷新他们三观的新城,兴奋地对着热闹的码头和规整的水泥建筑、路面指指点点,漂亮的有轨马车更是让他们惊诧不已——这种舒适的交通工具在他们看来,不亚于旧时空的群众第一次看见地铁。

  在一片关中口音中,向羽是个另类,他是昌平人,地地道道的皇城根儿。在这一批人之中,陕西人占了多数,他和几个来自京畿的百姓是少数派。他是个混不吝的人物,即使面对抱团的陕西佬,明争暗斗也不落下风,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混进了批派往临高培训的预备军官大名单。

  向羽打量着上岸后看到的一切,心里庆幸不已:当初一门心思想逃,幸好没跑掉。朱大哥说得不错,加入琼海军是一个足以改变命运的决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