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1 / 2)
夏天南一听,这第一种办法和美帝臭名昭著的“牧工行动”很相似。越战中,美帝不堪北越游击战的袭扰,为了给大规模地面战争开路,连续九年喷洒落叶剂,让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雨林变得光秃秃一片,让北越的军队和基地暴露在轰炸机的视野之内,这也是美帝发动越战遭受国际舆论甚至国内反对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朱大典的策略造成的破坏当然和落叶剂无法相提并论,虽然破坏了丛林,但是没有其他的灾难性后果,这个年代也谈不上环境保护,夏天南也就默认了这个方法,没有提出异议。
至于第二种办法,和tg的人民战争有异曲同工之妙。夏天南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了地雷战、地道战的电影画面。他不得不佩服朱大典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官僚,能够想到激发移民保卫家园的意识,直接让移民带着长矛和锄头击退土人、开拓荒地,确实难能可贵。虽然这样做牺牲了部分移民的性命,但确实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至于损害了台湾原住民的利益,这个就顾不上了,原始积累的阶段,确实是伴随着血腥和暴力的,汉化和改造土人、民族大团结那是将来的事了。
“延之先生的法子很好,用军队去剿土人只能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武装移民,随着垦荒一齐推进,蚕食土人的地盘,是一个绝佳的办法。”夏天南对朱大典的努力作了肯定。
朱大典微微笑道:“多谢侯爷夸奖。”
马车走了一个多时辰,来到了一片平坦的地带,朱大典请夏天南下了车。夏天南四处看了看,被眼前的一幕吸引住了。
放眼望去,四周都是成片的稻田,黄灿灿的谷穗在阳光下发射着金色的光芒,微风吹过,稻田里犹如波浪起伏,洋溢着丰收的味道。远处,已经有成群结队的人在收割成熟的稻谷了。
朱大典介绍:“这里是最早开始垦荒种植的区域,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了。据老农们说,台湾这地方气候温暖,雨水充足,一年可以耕种两期,一到七月可以耕种一次,七月到腊月又可以耕种一次,谷物颗粒饱满,收成比西北强上太多。”
夏天南陶醉地呼吸着空气里传来的水稻和泥土的味道,这是丰收的香味,是他开发台湾最大的目的。内陆战乱四起,土地兼并严重,加上小冰河时期的严酷气候,很难打造这样的粮食产地。有了琼州和台湾的粮食,他才能有底气争霸天下,挽救更多的华夏子民,扭转这个古老国家的命运。
品味了一番丰收带来的成就感之后,夏天南安步当车,走向了收割稻谷的移民。朱大典和负责护卫的人赶紧跟随其后,亦步亦趋。
移民们看到了这一大群人,即便不认识夏天南,也知道来了大人物,赶紧放下镰刀,直接跪在了田里。
朱大典对他们说:“你们可知道这是谁?这正是朝廷任命的平南侯、大将军、太子少傅、左都督夏天南。你们能够脱离苦海,来到这里安居乐业,全靠了侯爷。”
移民们闻言纷纷喊道:
“侯爷是小的再生父母!”
“侯爷是活菩萨,一定会长命百岁!”
……
↑返回顶部↑
至于第二种办法,和tg的人民战争有异曲同工之妙。夏天南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了地雷战、地道战的电影画面。他不得不佩服朱大典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官僚,能够想到激发移民保卫家园的意识,直接让移民带着长矛和锄头击退土人、开拓荒地,确实难能可贵。虽然这样做牺牲了部分移民的性命,但确实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至于损害了台湾原住民的利益,这个就顾不上了,原始积累的阶段,确实是伴随着血腥和暴力的,汉化和改造土人、民族大团结那是将来的事了。
“延之先生的法子很好,用军队去剿土人只能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武装移民,随着垦荒一齐推进,蚕食土人的地盘,是一个绝佳的办法。”夏天南对朱大典的努力作了肯定。
朱大典微微笑道:“多谢侯爷夸奖。”
马车走了一个多时辰,来到了一片平坦的地带,朱大典请夏天南下了车。夏天南四处看了看,被眼前的一幕吸引住了。
放眼望去,四周都是成片的稻田,黄灿灿的谷穗在阳光下发射着金色的光芒,微风吹过,稻田里犹如波浪起伏,洋溢着丰收的味道。远处,已经有成群结队的人在收割成熟的稻谷了。
朱大典介绍:“这里是最早开始垦荒种植的区域,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了。据老农们说,台湾这地方气候温暖,雨水充足,一年可以耕种两期,一到七月可以耕种一次,七月到腊月又可以耕种一次,谷物颗粒饱满,收成比西北强上太多。”
夏天南陶醉地呼吸着空气里传来的水稻和泥土的味道,这是丰收的香味,是他开发台湾最大的目的。内陆战乱四起,土地兼并严重,加上小冰河时期的严酷气候,很难打造这样的粮食产地。有了琼州和台湾的粮食,他才能有底气争霸天下,挽救更多的华夏子民,扭转这个古老国家的命运。
品味了一番丰收带来的成就感之后,夏天南安步当车,走向了收割稻谷的移民。朱大典和负责护卫的人赶紧跟随其后,亦步亦趋。
移民们看到了这一大群人,即便不认识夏天南,也知道来了大人物,赶紧放下镰刀,直接跪在了田里。
朱大典对他们说:“你们可知道这是谁?这正是朝廷任命的平南侯、大将军、太子少傅、左都督夏天南。你们能够脱离苦海,来到这里安居乐业,全靠了侯爷。”
移民们闻言纷纷喊道:
“侯爷是小的再生父母!”
“侯爷是活菩萨,一定会长命百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