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2 / 2)
黄汉生又惊又喜:“将军想打流民的主意?”
夏天南笑道:“只是有这个想法,但能否做到谁也不能保证,等到了那边再相机行事吧。我只是觉得,山东那边的移民越来越少,而陕西、河南数以万计的流民被高迎祥、张献忠之流裹挟为炮灰,未免也太可惜了,这些都是现成的劳动力和兵源啊。”
孙元化说道:“将军若能成功将流民迁徙到琼州,即是琼海镇之福,也是流民之福,我们得了人丁,百姓脱离苦海”
司马德嘿嘿一笑:“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流寇剿而不灭,全靠裹挟流民,即使官兵把贼寇打得一败涂地,可是这些贼寇领一夜之间又能拉起号称数万的大军。若是能够将流民迁走,无异于釜底抽薪,久而久之,贼没了兵源,不攻自破。”
孙元化眼睛一亮:“这算是造福百姓之余的意外之喜了。属下建议将军未雨绸缪,做好接纳流民的准备。”
夏天南点头道:“这个建议可以采纳。那就由军需局和军机参谋处协商,确定进军凤阳和从河南迁移流民的路线,以及沿途和海上的接运流程,三天之内把商议的结果报告给我。”
孙元化和司马德双双应下:“属下遵命。”
诸事安排妥当,众人自行离去。
三天后,司马德和孙元化来到南园,向夏天南汇报这几天商议的结果。
司马德挂上一幅安徽、江苏一带的手绘地图——军用的所有地图都是在林伟业的指点下完成,虽然比例和距离有些失真,但是各州府的方位还算准确,相对于同时期写意派风格的地图要强多了——介绍道:“经过军机参谋处与军需局的商议,一致认为,不管是琼海军进军凤阳,还是将来从河南境内转运流民出海,最好的转运点莫过于南京。”
夏天南望着地图,询问道:“理由?”
司马德伸手点在地图上南京的位置,解释道:“不管是去还是回,离中都凤阳最近的码头就是南京了。咱们可以沿着长江直达南京港,然后北上,走6路只需一百多里路,如果换做其他地方步行行军到凤阳,最近的也有几百里的6路,耗费体力更大。”
孙元化接着说:“如果招纳流民,也可以从南京登船,经长江入海,免得6路走太多,流民体力不支沿途倒毙。” ↑返回顶部↑
夏天南笑道:“只是有这个想法,但能否做到谁也不能保证,等到了那边再相机行事吧。我只是觉得,山东那边的移民越来越少,而陕西、河南数以万计的流民被高迎祥、张献忠之流裹挟为炮灰,未免也太可惜了,这些都是现成的劳动力和兵源啊。”
孙元化说道:“将军若能成功将流民迁徙到琼州,即是琼海镇之福,也是流民之福,我们得了人丁,百姓脱离苦海”
司马德嘿嘿一笑:“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流寇剿而不灭,全靠裹挟流民,即使官兵把贼寇打得一败涂地,可是这些贼寇领一夜之间又能拉起号称数万的大军。若是能够将流民迁走,无异于釜底抽薪,久而久之,贼没了兵源,不攻自破。”
孙元化眼睛一亮:“这算是造福百姓之余的意外之喜了。属下建议将军未雨绸缪,做好接纳流民的准备。”
夏天南点头道:“这个建议可以采纳。那就由军需局和军机参谋处协商,确定进军凤阳和从河南迁移流民的路线,以及沿途和海上的接运流程,三天之内把商议的结果报告给我。”
孙元化和司马德双双应下:“属下遵命。”
诸事安排妥当,众人自行离去。
三天后,司马德和孙元化来到南园,向夏天南汇报这几天商议的结果。
司马德挂上一幅安徽、江苏一带的手绘地图——军用的所有地图都是在林伟业的指点下完成,虽然比例和距离有些失真,但是各州府的方位还算准确,相对于同时期写意派风格的地图要强多了——介绍道:“经过军机参谋处与军需局的商议,一致认为,不管是琼海军进军凤阳,还是将来从河南境内转运流民出海,最好的转运点莫过于南京。”
夏天南望着地图,询问道:“理由?”
司马德伸手点在地图上南京的位置,解释道:“不管是去还是回,离中都凤阳最近的码头就是南京了。咱们可以沿着长江直达南京港,然后北上,走6路只需一百多里路,如果换做其他地方步行行军到凤阳,最近的也有几百里的6路,耗费体力更大。”
孙元化接着说:“如果招纳流民,也可以从南京登船,经长江入海,免得6路走太多,流民体力不支沿途倒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