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2 / 2)
考虑到倭寇绝迹多年后又出现,谁也不敢肯定会不会有下一次,大家都需要夏天南这样一个能保护沿海安全的强力军头坐镇南方。于是所有东林党派系的大臣意见都高度一致:就事论事,这次不攻击温体仁的提议,保证琼州营的封赏能通过廷议。
习惯了大臣互相攻讦的崇祯本已做好了忍受漫长争吵过程的准备,毕竟设立军镇这么大的事情,崇祯就算再怎么刚愎自用,也不敢擅专,免得落下个独断专行的评语,可是想要各怀心思的大臣统一意见实在太难了。考虑到温体仁这位“孤臣”在朝会上缺乏援手,崇祯甚至考虑过让兵部尚书张凤翼出面提出这个议案,免得让温体仁成为众矢之的,连累封赏的提议无法通过。不过这奏章经过了内阁票拟,涉及的事情又太过重大,兵部的份量不够,只好作罢。
可是让崇祯万万没想到的是,内阁提出的建议,得到了六部、都察院等重要部门的一致同意,几乎没有反对的声音。唯一出现争论的,就是关于“平夷总兵官”的名号。
都察院左都御史唐世济提出不同看法:“平夷之说,不伦不类。我大明盛世,万国来朝,就算倭人、红毛偶有侵袭之举,也只是癣疥之疾,无需太在意,设立军镇专为防夷,未免笑掉后人大牙,不如改为平南,取平定南疆之意。” ↑返回顶部↑
习惯了大臣互相攻讦的崇祯本已做好了忍受漫长争吵过程的准备,毕竟设立军镇这么大的事情,崇祯就算再怎么刚愎自用,也不敢擅专,免得落下个独断专行的评语,可是想要各怀心思的大臣统一意见实在太难了。考虑到温体仁这位“孤臣”在朝会上缺乏援手,崇祯甚至考虑过让兵部尚书张凤翼出面提出这个议案,免得让温体仁成为众矢之的,连累封赏的提议无法通过。不过这奏章经过了内阁票拟,涉及的事情又太过重大,兵部的份量不够,只好作罢。
可是让崇祯万万没想到的是,内阁提出的建议,得到了六部、都察院等重要部门的一致同意,几乎没有反对的声音。唯一出现争论的,就是关于“平夷总兵官”的名号。
都察院左都御史唐世济提出不同看法:“平夷之说,不伦不类。我大明盛世,万国来朝,就算倭人、红毛偶有侵袭之举,也只是癣疥之疾,无需太在意,设立军镇专为防夷,未免笑掉后人大牙,不如改为平南,取平定南疆之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