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自然是这份折子先到……”崇祯随口回答,然后一怔,“这么说起来,并非煽动战事后才提出设军镇的要求,多少也能洗脱一些嫌疑。除非他认为驱动红毛和倭人如使唤家奴一般容易,才会大喇喇地先上折子……”

  这话说出来连崇祯自己都不信。如果折腾得大明几朝皇帝欲仙欲死的红毛和倭人在夏天南眼中只是家奴一般,那嘉靖、万历、天启连同崇祯几任皇帝的脸岂不是被扇肿了?

  崇祯自嘲地摇摇头,他坚信大明不会出现这般妖孽的人物,说到底,夏天南只不过是一个颇有能力和野心的武将而已。

  他再次拿起这份奏折,如果夏天南真能驱逐红毛和倭寇,那么答应其请求设立军镇又有何妨?大明能打仗的武将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笼络住一个练兵和打仗都厉害的武将,比十个文官都有用。

  想到这里,他坐回椅子上,提笔在奏折批阅:若此人能听从兵部调遣,并驱逐福建金门红毛战船和浙江台州倭寇,则将此事交付朝会廷议。

  远在琼州的夏天南并不知道崇祯的心理活动,他只知道,红毛和倭寇的把戏初见成效,兵部的命令不久后送到了广东,再转交给他,命令也很简单:琼州营即日开拔,水陆并进,击退金门红毛战船和台州倭寇。若无法兵分两路,则先赴台州,驱逐倭寇后再赴金门。

  第六百三十二章 “剿倭”进行时

  虽然没有一步到位,直接达最终的目的,但是夏天南还是比较满意。让他发兵去打红毛和倭寇,说明崇祯认可了他的实力,只要成功“驱逐”了普特曼斯和岛津光久,说不定总兵的职位就会落在自己头上。

  就在夏天南准备出发,远赴福建和浙江“作战”时,谢三宾的信第二天到达了临高。

  温体仁从乾清宫出来后第一时间写了信给谢三宾,因为不像公文还要走流程,所以这封信发出的时间还在兵部的调令之前。但是兵部的调令可以八百里加急,温体仁虽贵为首辅,但私信不敢动用公器,路上耗费的时间就多了些,加上信笺到达登州后,再由谢三宾另写一封信一并转给临高,导致提前了好几天的信,最后还比调令后到。

  谢三宾的信言简意赅,转述了首辅透露的消息:皇帝愿意调琼州营解福建和浙江之困,但是对于慕天颜请求开镇的奏折,不置可否,最后留中不发。另外,关于红毛与倭寇,皇帝明显更重视后者,因为江南是朝廷最大的赋税来源,远比福建重要。

  夏天南叫来孙元化,问道:“皇帝说的这个留中不发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孙元化官至巡抚,自然知道这其中的门道,笃定地回答:“就是说,圣上把臣子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这个不算同意,也不算否定,多半是难以抉择的时候,先搁置起来,以后再看后续发展如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