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苏老倌连连点头:“这主意好!”

  苏二弟鼓起勇气问了一句:“大哥,东家既然这么好,我琢磨着,想去东家办的私塾去念书,你说好不好?”

  苏粗腿还没回答,苏老倌就嚷嚷道:“老大你快劝劝他,这小子魔怔了,自打看了那个公告,就天天念叨着去县里念书。”

  原来林伟业开设学校的公告贴到了各村,招收16岁以下的少年,管吃管住,学习优秀的还发补贴。苏二弟认识几个字,看了公告后就磨着苏老倌要去念书。苏老倌认为无用,不如种地实在,再说老大去当兵,老幺总要嫁人,老二再去念书,家中就没有劳动力可用了,一个人侍弄十几亩田,自己一把老骨头又能撑几年?

  苏粗腿上了军官培训班之后,识了不少字,觉得肚子里多装些墨水是好事,以前温饱都没法解决,念书是想都不敢想,现在有这个条件了,二弟脑瓜子灵活,又这么上进,应该支持才对。在老爷的庇护下,临高很多事情和以前都不一样了,有机会的话,不妨去闯一闯,总不能祖祖辈辈呆在村里,面朝黄土背朝天。

  他劝道:“阿爸,念书不是坏事,那些秀才不都是念书考功名才当的官吗。远的不说,我这排长还是要先识字才给当的,要不然我只能拿1两银子一个月。”

  在苏老倌看来,能够一年挣下百八十两银子的老大是见过世面的人了,他这么说,自然有他的道理,心里有些动摇:“这年头当兵都要识字了啊?”

  苏二弟趁热打铁:“阿爸,公告上都说了,东家的私塾包吃包住,学习优秀者按月发放补贴,我不仅能省下口粮,还能拿银子回家的。”

  苏老倌抓抓脑勺:“你说这东家办这私塾图啥呢?人家私塾要自带口粮,还要凑钱给先生,听说叫啥束脩。这东家倒好,不收钱粮还倒贴”

  “反正不是图咱们老百姓三瓜两枣的,东家赚的银子海了去了,阿爸你就放心吧。”苏粗腿给他吃了颗定心丸。

  未完待续。

  12/7 22:49:16|28353493

  第三百一十二章 进城

  苏二弟详细向他解释缘由:原来对抗府城大军时,夏天南定下规矩,凡是家中有人从军的,当年租子免三成,来年重新分配田土优先选田,而家中无人从军者无论几口人都只能佃种五亩。因为担心“从贼”遭到官府清算,不少村民都不愿意让家中青壮从军。没想到事情发展出乎他们意料,官府干脆利落的败了,县衙也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夏天南的规矩兑现后,这些人家中不乏壮劳力,有的有好几个,光是五亩地又怎么养得活一家大小?而那些家中有人从军的佃种了十几二十亩地,却缺乏足够的劳动力,两边互补,便出现了代耕的现象,这边出人出力,那边出田,交了租子之后由双方自行协商分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