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1 / 2)
吴县令心下其实也认可他说的这些,可是自己都发文请求府城协助捉拿夏天南了,这时再厚颜去求他解县城之围,实在拉不下这个脸面,而且黄猛甲必定与夏天南存在某种联系,就算能解围,说不定是才出狼窝,又入虎口。当下只是不做声,走上了城墙。
上了城墙,抬眼望去,吴大县令顿时面如土色:好几百土兵排着整齐的队列,抬着云梯,手中挥舞着刀枪,口中大声喊叫。钱师爷跟着走了上来,看见这般情景,更加不堪,身子一软,差点摔倒。
对方人群中走出一个魁梧的巨汉,伸出手掌一举,身后的土兵们马上安静下来。他指着城墙上的吴县令喊道:“想必你就是临高县令吧,限你一炷香之内打开城门,我可以放你一条生路!”
吴县令又惊又怒:“贼子休想,本官誓与临高共存亡!”明代地方官丢失城池是重罪,还不如死在贼子手中,留下个好名声。
这魁梧的巨汉正是黄猛甲,夏天南要敲打一下不听话的临高县,由他来充当打手是最合适的。按照计划,黄猛甲带领斩脚峒土兵攻下县城,打劫一下官库和城中大户,然后夏天南带着护卫队“救援”,夺回县城,再以防范黎乱为由,想办法架空县衙,控制县城。
在朝廷控制力强的内陆地区,这样的想法简直是痴人说梦。不过在朝廷和官府的影响和控制力相对弱很多的琼州,未必实施不了。而且夏天南本人不能赤膊上阵,得把“声名狼藉”的黄猛甲推在前面充当恶人。有英雄,就必须有坏人来衬托。
第八十四章 黎乱(二)
黄猛甲给出一炷香的时间,说是让城内投降,其实客观上给了城内准备防御的时间。不过一炷香的时间实在太短,放在规模大点的州县,这点时间什么都干不成。
好在临高县城实在不大,大户也就那么几家,听闻黎人攻城,恐慌不已,纷纷把家中的健仆派了来,仓促之间,也凑齐了一两百人,提着棍棒,上了城墙。
吴县令一看,不少人手中的棍棒甚至是临时拆下来的门栓,再看看城下土兵手中的钢刀,心中涌起一阵无力感。县衙库房倒是储备了一些刀剑。但此刻乱民的攻城已经是箭在弦上,返回县衙库房取出刀剑分发下去已经来不及了。罢了罢了,今日大不了以身殉国,留得身后美名吧。
环顾四周,发现只有钱师爷陪在左右,其余县衙官员一个不见,登时大怒。
“来人,把王县丞他们叫来,今日贼子攻城,凡退缩躲避者,本官定参他一个临阵脱逃,必教他脱去身上官袍!”
临高县除了正印坐堂县令,佐贰官县丞,就只有典史了,主薄暂时出缺,前任主薄刚刚致仕回乡,这偏僻州县无人肯来,补缺不易,只能暂时空着。正印堂官发飙,县丞和典史没法躲,这个临阵脱逃的大帽子扣下来,谁也承受不起,只能灰溜溜地从家中来到城墙上。
县丞姓王,典史姓林,都是本地人,深知黎乱的厉害琼州府黎汉之间矛盾由来已久,历朝历代黎人作乱多如牛毛,黎人攻打县城也不是首次,倘若攻下县城,这些汉族官员难逃一劫。他二人本想躲在家中,如果城破,就冒充百姓糊弄过去,眼下被逼着穿着官袍上了城墙,心中一面大骂吴明晋祖宗十八代,一面思索着等会如何脱身。
一炷香的时间很快过去,吴县令肯定不会打开城门投降,黄猛甲举起刀,大喝:“攻城!”
↑返回顶部↑
上了城墙,抬眼望去,吴大县令顿时面如土色:好几百土兵排着整齐的队列,抬着云梯,手中挥舞着刀枪,口中大声喊叫。钱师爷跟着走了上来,看见这般情景,更加不堪,身子一软,差点摔倒。
对方人群中走出一个魁梧的巨汉,伸出手掌一举,身后的土兵们马上安静下来。他指着城墙上的吴县令喊道:“想必你就是临高县令吧,限你一炷香之内打开城门,我可以放你一条生路!”
吴县令又惊又怒:“贼子休想,本官誓与临高共存亡!”明代地方官丢失城池是重罪,还不如死在贼子手中,留下个好名声。
这魁梧的巨汉正是黄猛甲,夏天南要敲打一下不听话的临高县,由他来充当打手是最合适的。按照计划,黄猛甲带领斩脚峒土兵攻下县城,打劫一下官库和城中大户,然后夏天南带着护卫队“救援”,夺回县城,再以防范黎乱为由,想办法架空县衙,控制县城。
在朝廷控制力强的内陆地区,这样的想法简直是痴人说梦。不过在朝廷和官府的影响和控制力相对弱很多的琼州,未必实施不了。而且夏天南本人不能赤膊上阵,得把“声名狼藉”的黄猛甲推在前面充当恶人。有英雄,就必须有坏人来衬托。
第八十四章 黎乱(二)
黄猛甲给出一炷香的时间,说是让城内投降,其实客观上给了城内准备防御的时间。不过一炷香的时间实在太短,放在规模大点的州县,这点时间什么都干不成。
好在临高县城实在不大,大户也就那么几家,听闻黎人攻城,恐慌不已,纷纷把家中的健仆派了来,仓促之间,也凑齐了一两百人,提着棍棒,上了城墙。
吴县令一看,不少人手中的棍棒甚至是临时拆下来的门栓,再看看城下土兵手中的钢刀,心中涌起一阵无力感。县衙库房倒是储备了一些刀剑。但此刻乱民的攻城已经是箭在弦上,返回县衙库房取出刀剑分发下去已经来不及了。罢了罢了,今日大不了以身殉国,留得身后美名吧。
环顾四周,发现只有钱师爷陪在左右,其余县衙官员一个不见,登时大怒。
“来人,把王县丞他们叫来,今日贼子攻城,凡退缩躲避者,本官定参他一个临阵脱逃,必教他脱去身上官袍!”
临高县除了正印坐堂县令,佐贰官县丞,就只有典史了,主薄暂时出缺,前任主薄刚刚致仕回乡,这偏僻州县无人肯来,补缺不易,只能暂时空着。正印堂官发飙,县丞和典史没法躲,这个临阵脱逃的大帽子扣下来,谁也承受不起,只能灰溜溜地从家中来到城墙上。
县丞姓王,典史姓林,都是本地人,深知黎乱的厉害琼州府黎汉之间矛盾由来已久,历朝历代黎人作乱多如牛毛,黎人攻打县城也不是首次,倘若攻下县城,这些汉族官员难逃一劫。他二人本想躲在家中,如果城破,就冒充百姓糊弄过去,眼下被逼着穿着官袍上了城墙,心中一面大骂吴明晋祖宗十八代,一面思索着等会如何脱身。
一炷香的时间很快过去,吴县令肯定不会打开城门投降,黄猛甲举起刀,大喝:“攻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