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一步就是制造铳管。准备一根圆柱体的钢芯做冷骨,先将做铳管的熟铁烧至红热,然后将坯料取出,用锤把炽热的熟铁敲在钢芯外,卷成一根铁管。并在包铁的过程中不停的抽出钢芯用水冷却,防止钢芯和熟铁焊在一起。卷成的铁管厚度也要在一公分左右。这一步王一锤做的很熟练,他也曾抽调去为广东官兵打制过鸟铳,这个流程是做熟了的。

  如果按照明军制造鸟铳的方法,第二步就是焊接了。

  明代对弹道知识匮乏,认为鸟铳越长威力越大,致使鸟铳为了增加长度,铳体都以单筒卷成,然后一节节焊接,发展到后世满清的抬枪,枪管甚至长达两米。这种焊接方法制成的铳管很容易炸镗,工匠们把是否焊接的天衣无缝的铳管当做制铳成败的关键。

  明代中后期,明军工匠取巧,造成了很多事故。《纪效新书》中记载:“近来,洞晓此中病痛者既少,而又不任怨任真责成工匠,听其卷成铁筒,粗细薄厚不均,甚至单筒卷成,举即炸损。”越是容易炸膛,士兵越排斥使用,以至于明朝一共制造出几万支鸟铳,而实际装备部队用于实战的却很少,最精锐的关宁铁骑仍然使用原始的三眼铳。

  林伟业指导的方法则是完全不同的双层复合式铳体,与单筒焊接法不同,它在钢芯上裹以红铁,当第一层铁包裹好以后,在这层铳体上再裹一层,使内铳的接合口被外层铳体包裹结实形成复合体。

  从技术上来看双层复合铳比单筒焊接铳科学,铳体接合更坚固,虽然这种铳管无法做出很长的鸟铳铳管,但口径可以做的比第一种鸟铳大,因而有限距离内威力也大。

  林伟业参照的蓝本就是英国陆军称霸全球殖民地的制式火枪——褐贝丝燧发枪,这种枪身较短,用料少,成本低,容易大量制作生产。唯一不同之处在于采用双层复合铳体,而原版褐贝丝是单筒卷制,考虑到中国的铁矿石质量不如西方,冶炼技术也不如18、19世纪的水平,加之不用像英国那样过于追求控制成本,所以做了这个改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