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商贩养家科举日常 第34节(6 / 7)
考试不新鲜,倒是这次乡试的主考官,让黄寄北感到意外。
第48章 乡试
经过了青麓书院三年的修学, 黄寄北如今已是气定神闲了不少,离考试还有十天的时间,他只在房间按部就班的温书, 外加锻炼身体,保证睡眠。午食的时候还可以去楼下大堂听听学子们的八卦消息的。
这次黄寄北遇见了不少老熟人,比如说三年前院试的案首李知秋,排在李知秋后面的佟云湘。这两人经过了这几年依旧是王不见王, 一见面就能辨上好几回。但这次最引人瞩目的可不是他们俩了,而是京城来的顾大才子, 顾砚舟。
顾砚舟是当朝顾太傅的孙子,年十六,另有外号京城第一美男子。顾家祖籍在江宁省,是以这次才会回来和他们一起参加乡试。
顾砚舟在三年前已经拿下了小三元,即县试、府试和院试的案首。虽然是小三元,这也是很不容易的, 有人预测, 这顾大才子很有希望拿下□□, 即一身兼有解元、会元、状元, 成为本朝第一个连中三元的人。
而黄寄北只管看热闹,并不参与讨论,吃瓜之余还真让他探听到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是关于这次乡试主考官的。
乡试的主考官必须是文章精粹之士,能够出任乡试主考官, 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 那是至高无上的荣耀。按惯例, 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大多是从京官中挑选, 大多是由负责教学的官员担任。
这届江宁省乡试的主考官是吏部侍郎纪如晦,作为六部实权官员,且年纪尚轻,按说他是不应该出任主考官的。由此可以看出,这次任命是一次打破常规的人事变动,不是因为纪如晦在大渊文坛的名望,是不可能这样的破例的。
纪如晦十八岁就中了进士,还被当今圣上点为了状元,不仅三十出头就做到了正三品的吏部侍郎,在学坛也是久负盛誉,尽管他的父亲是当朝次辅,也没有人质疑过他的本事。这种一门出了两位高官的情况在本朝是很少见的,可见圣上对纪家的倚重。
乡试主考官要负责出题和给答案,这绝不是写一篇文章那么简单。
所有试题和答案,都将由纪如晦亲自执笔写就。纪如晦不但是在出一份考题,其实也是在表明自己治国理政的抱负。
乡试有正规的考场,叫做贡院,建在城内的东南隅。
乡试共考三场,整整历时九天,初二进场,初三凌晨开始考试,初四才能交卷出场,也就是说第一场考试考生们需要在里面待上三天两晚,三场考试下来,考生在号房里的时间共计九天六夜。吃喝拉撒全在号房,能否抢到好位置全凭运气。
乡试取中的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返回顶部↑
第48章 乡试
经过了青麓书院三年的修学, 黄寄北如今已是气定神闲了不少,离考试还有十天的时间,他只在房间按部就班的温书, 外加锻炼身体,保证睡眠。午食的时候还可以去楼下大堂听听学子们的八卦消息的。
这次黄寄北遇见了不少老熟人,比如说三年前院试的案首李知秋,排在李知秋后面的佟云湘。这两人经过了这几年依旧是王不见王, 一见面就能辨上好几回。但这次最引人瞩目的可不是他们俩了,而是京城来的顾大才子, 顾砚舟。
顾砚舟是当朝顾太傅的孙子,年十六,另有外号京城第一美男子。顾家祖籍在江宁省,是以这次才会回来和他们一起参加乡试。
顾砚舟在三年前已经拿下了小三元,即县试、府试和院试的案首。虽然是小三元,这也是很不容易的, 有人预测, 这顾大才子很有希望拿下□□, 即一身兼有解元、会元、状元, 成为本朝第一个连中三元的人。
而黄寄北只管看热闹,并不参与讨论,吃瓜之余还真让他探听到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是关于这次乡试主考官的。
乡试的主考官必须是文章精粹之士,能够出任乡试主考官, 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 那是至高无上的荣耀。按惯例, 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大多是从京官中挑选, 大多是由负责教学的官员担任。
这届江宁省乡试的主考官是吏部侍郎纪如晦,作为六部实权官员,且年纪尚轻,按说他是不应该出任主考官的。由此可以看出,这次任命是一次打破常规的人事变动,不是因为纪如晦在大渊文坛的名望,是不可能这样的破例的。
纪如晦十八岁就中了进士,还被当今圣上点为了状元,不仅三十出头就做到了正三品的吏部侍郎,在学坛也是久负盛誉,尽管他的父亲是当朝次辅,也没有人质疑过他的本事。这种一门出了两位高官的情况在本朝是很少见的,可见圣上对纪家的倚重。
乡试主考官要负责出题和给答案,这绝不是写一篇文章那么简单。
所有试题和答案,都将由纪如晦亲自执笔写就。纪如晦不但是在出一份考题,其实也是在表明自己治国理政的抱负。
乡试有正规的考场,叫做贡院,建在城内的东南隅。
乡试共考三场,整整历时九天,初二进场,初三凌晨开始考试,初四才能交卷出场,也就是说第一场考试考生们需要在里面待上三天两晚,三场考试下来,考生在号房里的时间共计九天六夜。吃喝拉撒全在号房,能否抢到好位置全凭运气。
乡试取中的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