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跟随那位隐士学习了,孔子的收获不小。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学了,更是那位隐士对他的点拨。

  那位隐士传授给他只是一个方面,只是戏耍他而已。不过!不仅仅是占卜用的,其蕴含着深奥的哲理。在那位隐士的点拨下,他学的不是占卜而是“理”,是对事物更深刻地理解。

  在老子的点拨下,所有道家都改变了思维模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读,而不是把当成一本占卜的书。

  当换了一种思维模式后,我们再去占卜,得出来的结果才是科学的。不!才是理‘性’的,而不是‘迷’信的。因为!我们在占卜之前,已经想清楚了,对各种结果的应对方法。

  而‘迷’信的占卜,是相信和依赖于占卜出来的结果,听天由命。

  还有!正确地占卜不是“神算”,它是建立在:知道为什么事占卜,而不是瞎猜。需要占卜人向占卜师说明为什么占卜,占卜师必须先与占卜人商讨事情的经过与应对方法,然后!才去占卜。

  其实!占卜师通过与占卜人商讨事情的经过与应对方法之后,占卜不占卜都无所谓了。占卜人已经从占卜师的分析,预测到了可能的结果。

  因为!在占卜师的分析下,我们怎样地行动可能出现不同地结果。也是说!占卜人心里已经有了结果。占卜!只是最后给占卜人一个心理安慰,或者说是坚定一下信念而已。

  智者占卜,跟现代社会的高级心理咨询师一样,去做心理咨询的人向咨询师讲解心理的困‘惑’,寻找解决方案。而心理咨询师根据咨询者所讲的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分析出各种可能。通过这一互动过程,做心理咨询的人已经知道答案了,无需心理咨询师再废话。

  当然!如果做咨询的人不愿意配合,心理咨询的效果差。甚至!一点作用都没有。

  占卜也一样!占卜人不告诉占卜师真实情况,占卜的结果绝对是不可能灵验的。

  传说的“神算”,都只能是传说。算是“神算”,也一定是建立在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

  在陈国“出仕”这几年,可以说是孔子人生又一次转折点。不!是孔子学说思想的又一次成熟时期。从表象思维到类逻辑思维,从重视礼、拘泥于礼到注重礼的实质,是孔子思想成熟的起点。

  正如老子当初骂他那样:不懂人,又如何懂礼呢?

  你都不知道什么是人?你又如何懂得什么是礼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