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1 / 2)
“唉哟,伯爷!你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跟没事人一样。我跟你说,宫中那位……”张鲸一边说着,一边朝上拱了拱手,对陆准挤眉弄眼的说道,“那位怕是不好了!咱家是好不容易才揽到这个出宫传旨的机会,跟你叮嘱几句。陛下刚刚召了内阁的元辅、张阁老、高阁老三位先生进宫,没多大的工夫,就派人来宣你马上进宫一趟。依咱家看,这事情十之七八是好事!”
“好事?”陆准笑了笑,拉过张鲸的手,将谢仪塞进他的袖子,拍拍他的手道,“张公公,我府上的清客常跟我说,得意切莫忘形,要记得,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啊!”
张鲸顿时惊觉自己刚刚的话大为不妥,紧张地左右看看,见没有人注意到他,才稍稍放下心来,感激的对陆准一笑,继而催促道:“伯爷快跟咱家走吧,免得耽误了事情!”
※※※
自陆准进京以来,就没有见过这位大明最高统治者几面。原因自然很多,此时不必一一细述,但这一次面见,较之以往,都是截然不同的。
皇帝显然已经是濒临大限了,倚坐在御榻上,满面病容,难以像高拱期望的那样拥有帝王威严的端坐如仪。身侧,中宫皇后娘娘和太子的生母贵妃李氏在御榻边,黯然落泪。太子满面惶惶不安,站立在御榻前。高拱、张居正、高仪等人俱在一边站立,神色同样黯然。
陆准被内侍引进来,行了君臣大礼,又向皇后、贵妃、太子及阁老们一一行礼之后,轻手轻脚的退到一旁,将身形隐匿在阴影之中。
皇帝咳嗽了几声,搜肝刮肺的声音让陆准听得不禁皱眉。眼看着九五至尊就算是想要抬抬手,也没能做到,只得苦笑着深深喘了几口气,用微弱的声音叫了一声,“众卿。”
陆准心中明白至极,皇帝派人叫来自己,绝无托孤之意。八成是要趁着他还有一口气,敲打敲打自己,免得到时候主少国疑,手握京营十二万兵马、担负京城安全重责的自己不听招呼。可谁让隆庆不是个合格的皇帝呢?这种时候,也是可以露出这么明显的破绽的吗?陆准假作根本没有听出皇帝的意思,跟着那三位即将接受顾命之责的阁老一同跪下领旨。
皇帝见状,脸上的神色微微变了一下,刚想要出言纠正,却在不经意间看到了太子的目光。自从陆准进来之后,太子的眼神就一直没有离开过陆准,好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般,惶惶不安的脸色由此平复了许多。就是这么须臾的小小发现,竟然让皇帝一时间不忍了!
想想刚刚登基的自己,举目四顾,尽是陌生的朝臣,陌生的环境,一切都让他惶惶不安就如同现在的太子。高拱于他,亦师亦父,那是他安全感的来源。而眼前的陆准对于太子来说,固然绝称不上什么亦师亦父,但那道固然身型并不高大而身材也偏瘦削的单薄身影,却也是年仅十岁的小太子安全感的来源。
罢了,就这样吧……皇帝心中自暴自弃的想道,随后便开口传旨:“朕嗣祖宗大统,今方六年,偶然得了这样的病症,竟一病不起,实在是有负先皇所托,有愧于祖宗社稷。东宫年幼,朕今日就将他托付给四位爱卿,卿等四臣当竭尽所能辅佐东宫,遵守祖制,保固皇图。则卿等功在社稷,万世不泯……”
高拱听罢已然是嚎啕大哭,悲怆之情溢于言表。张居正、高仪心中如何作想尚不得知,但脸上也已然是泪流满面。唯有陆准,傻愣愣的抬起头来,很不合规矩的盯着皇帝看个不停,眼中惊愕不止,好似没有理解这份旨意的意思一般。
隆庆皇帝在心中深深叹气,让内侍先请三位先生下去休息,唯独留下了陆准。陆准并非阁臣,虽然是封了爵,但他这个爵位来路不硬,更是勋贵中档次最低的一个,按理来说,无论怎么想他都不可能有顾命托孤的权力。但皇帝金口玉言,话已经说出口了就是天下最大的道理,等闲不能轻易更改,要变卦也已经晚了。皇帝实在是觉得,对于陆准,他需要再嘱咐几句。
“陆卿……”皇帝叫道,“来,你过来,到朕身边来……朕……朕没有气力,有几句话,要嘱咐你……”
↑返回顶部↑
“好事?”陆准笑了笑,拉过张鲸的手,将谢仪塞进他的袖子,拍拍他的手道,“张公公,我府上的清客常跟我说,得意切莫忘形,要记得,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啊!”
张鲸顿时惊觉自己刚刚的话大为不妥,紧张地左右看看,见没有人注意到他,才稍稍放下心来,感激的对陆准一笑,继而催促道:“伯爷快跟咱家走吧,免得耽误了事情!”
※※※
自陆准进京以来,就没有见过这位大明最高统治者几面。原因自然很多,此时不必一一细述,但这一次面见,较之以往,都是截然不同的。
皇帝显然已经是濒临大限了,倚坐在御榻上,满面病容,难以像高拱期望的那样拥有帝王威严的端坐如仪。身侧,中宫皇后娘娘和太子的生母贵妃李氏在御榻边,黯然落泪。太子满面惶惶不安,站立在御榻前。高拱、张居正、高仪等人俱在一边站立,神色同样黯然。
陆准被内侍引进来,行了君臣大礼,又向皇后、贵妃、太子及阁老们一一行礼之后,轻手轻脚的退到一旁,将身形隐匿在阴影之中。
皇帝咳嗽了几声,搜肝刮肺的声音让陆准听得不禁皱眉。眼看着九五至尊就算是想要抬抬手,也没能做到,只得苦笑着深深喘了几口气,用微弱的声音叫了一声,“众卿。”
陆准心中明白至极,皇帝派人叫来自己,绝无托孤之意。八成是要趁着他还有一口气,敲打敲打自己,免得到时候主少国疑,手握京营十二万兵马、担负京城安全重责的自己不听招呼。可谁让隆庆不是个合格的皇帝呢?这种时候,也是可以露出这么明显的破绽的吗?陆准假作根本没有听出皇帝的意思,跟着那三位即将接受顾命之责的阁老一同跪下领旨。
皇帝见状,脸上的神色微微变了一下,刚想要出言纠正,却在不经意间看到了太子的目光。自从陆准进来之后,太子的眼神就一直没有离开过陆准,好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般,惶惶不安的脸色由此平复了许多。就是这么须臾的小小发现,竟然让皇帝一时间不忍了!
想想刚刚登基的自己,举目四顾,尽是陌生的朝臣,陌生的环境,一切都让他惶惶不安就如同现在的太子。高拱于他,亦师亦父,那是他安全感的来源。而眼前的陆准对于太子来说,固然绝称不上什么亦师亦父,但那道固然身型并不高大而身材也偏瘦削的单薄身影,却也是年仅十岁的小太子安全感的来源。
罢了,就这样吧……皇帝心中自暴自弃的想道,随后便开口传旨:“朕嗣祖宗大统,今方六年,偶然得了这样的病症,竟一病不起,实在是有负先皇所托,有愧于祖宗社稷。东宫年幼,朕今日就将他托付给四位爱卿,卿等四臣当竭尽所能辅佐东宫,遵守祖制,保固皇图。则卿等功在社稷,万世不泯……”
高拱听罢已然是嚎啕大哭,悲怆之情溢于言表。张居正、高仪心中如何作想尚不得知,但脸上也已然是泪流满面。唯有陆准,傻愣愣的抬起头来,很不合规矩的盯着皇帝看个不停,眼中惊愕不止,好似没有理解这份旨意的意思一般。
隆庆皇帝在心中深深叹气,让内侍先请三位先生下去休息,唯独留下了陆准。陆准并非阁臣,虽然是封了爵,但他这个爵位来路不硬,更是勋贵中档次最低的一个,按理来说,无论怎么想他都不可能有顾命托孤的权力。但皇帝金口玉言,话已经说出口了就是天下最大的道理,等闲不能轻易更改,要变卦也已经晚了。皇帝实在是觉得,对于陆准,他需要再嘱咐几句。
“陆卿……”皇帝叫道,“来,你过来,到朕身边来……朕……朕没有气力,有几句话,要嘱咐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