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1 / 2)
“朝廷现在是高新郑主持朝政,陛下对他是倾心相待,一点儿掣肘都没有。再加上现在的次辅……双方关系还算是友善吧?至少咱们这位次辅大人没那么急着要上位。想来,高新郑的的意思,应该就是朝廷的意思了。”
冯谦所说的这个‘意思’,即为朝廷对于北面俺答汗的态度。
内阁首辅高拱认为,朝廷在三十年来边患不断,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人重视这件事情。俺答汗有遣使求贡的心思,且年事已高,愈发的急切,等不了多久了。
但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既不能够像以往一样,浑然不在乎对方的求和意思,断绝了俺答归附的可能。也不能够就此答应对方的条件,示人以弱。毕竟朝廷还有大军,没有孱弱到需要签订城下之盟的时候。不过说来说去,意思不过就是一点,要谈和,关键是怎么谈。
“我虽说不懂得打仗,但我也知道,武将的作用在哪儿啊?一为养兵千日,一为用兵一时!养兵千日得到的好处,远不如人家用兵一时啊!”陆准如是说道,“这次有关俺答的事情,咱们是掺和不上了,没有人,也没有机会。但咱们费了这么大的心思搞京卫武学,不能一直什么都掺和不上!”
“你的意思是说,要掺和战争?靠这些孩子?”冯谦想了想道,“十年之后,或许有机会。但十年之内,他们是成长不起来的。而且,要等到他们羽翼丰满,也没有那么快啊!不过,我们现在却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俺答平定,那么下一步朝廷的防御重点会是哪里?我觉得……是辽东!”
“原因呢?”陆准问道。
冯谦仰头想了想,解释道:“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嘉靖年间,东南的海患才刚刚平定,而眼看着北面的俺答也要平定了。我大明防御的重点素来就只有那么多,作为九边重镇的一个重要的防御方向,能够再起战事的,也就只有辽东了。”
“我倒不这么看。”陆准摇头道,“西北、西南、东北,都有可能是接下来的重点。这几个地方里头,我更倾向于在西北、东北两方做布置。至于西南……不是我说啊,沐国公家世代镇守西南,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实在是插不上手啊!而西北、东北两个方向,我们平均下注,总会有收到果实的一方!”
“你看着办吧,那崇正书院的那些学生,你有没有什么安排?”冯谦再一次提起了崇正书院,这个时代,到底还是文人掌控着天下。
“他们?”陆准想了想,突然笑道,“我倒是不希望他们在京城早早的站稳脚,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他们都被贬到南都来做官!”
------------
第301章 进京
从隆庆三年一直到隆庆五年六月这两年半的时间里,大概是高拱一生之中最为得意的时光了。堪称对手的老元辅徐阶黯然致仕还乡,而他则被授予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借助圣眷得以大展身手,推行自己早已准备下的政治主张,实现人生抱负。
而在他诸多行动之中,最为受陆准关注的,莫过于是大修武备,整饬边务。先有总理蓟、昌、保定练兵戚继光上疏十七事;而后,又有蓟辽总督、兵部侍郎谭纶奏请筑墩台;其后,还有总理九边屯田佥都御史庞尚鹏条上蓟镇屯田九事;此外,更有停太监阅视京营、在广宁设置战车营等诸多利于边务的大事。当然,其中最为重要的,还要数是俺答封贡,算是彻底解决了这位时刻虎视眈眈的老对手。
↑返回顶部↑
冯谦所说的这个‘意思’,即为朝廷对于北面俺答汗的态度。
内阁首辅高拱认为,朝廷在三十年来边患不断,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人重视这件事情。俺答汗有遣使求贡的心思,且年事已高,愈发的急切,等不了多久了。
但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既不能够像以往一样,浑然不在乎对方的求和意思,断绝了俺答归附的可能。也不能够就此答应对方的条件,示人以弱。毕竟朝廷还有大军,没有孱弱到需要签订城下之盟的时候。不过说来说去,意思不过就是一点,要谈和,关键是怎么谈。
“我虽说不懂得打仗,但我也知道,武将的作用在哪儿啊?一为养兵千日,一为用兵一时!养兵千日得到的好处,远不如人家用兵一时啊!”陆准如是说道,“这次有关俺答的事情,咱们是掺和不上了,没有人,也没有机会。但咱们费了这么大的心思搞京卫武学,不能一直什么都掺和不上!”
“你的意思是说,要掺和战争?靠这些孩子?”冯谦想了想道,“十年之后,或许有机会。但十年之内,他们是成长不起来的。而且,要等到他们羽翼丰满,也没有那么快啊!不过,我们现在却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俺答平定,那么下一步朝廷的防御重点会是哪里?我觉得……是辽东!”
“原因呢?”陆准问道。
冯谦仰头想了想,解释道:“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嘉靖年间,东南的海患才刚刚平定,而眼看着北面的俺答也要平定了。我大明防御的重点素来就只有那么多,作为九边重镇的一个重要的防御方向,能够再起战事的,也就只有辽东了。”
“我倒不这么看。”陆准摇头道,“西北、西南、东北,都有可能是接下来的重点。这几个地方里头,我更倾向于在西北、东北两方做布置。至于西南……不是我说啊,沐国公家世代镇守西南,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实在是插不上手啊!而西北、东北两个方向,我们平均下注,总会有收到果实的一方!”
“你看着办吧,那崇正书院的那些学生,你有没有什么安排?”冯谦再一次提起了崇正书院,这个时代,到底还是文人掌控着天下。
“他们?”陆准想了想,突然笑道,“我倒是不希望他们在京城早早的站稳脚,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他们都被贬到南都来做官!”
------------
第301章 进京
从隆庆三年一直到隆庆五年六月这两年半的时间里,大概是高拱一生之中最为得意的时光了。堪称对手的老元辅徐阶黯然致仕还乡,而他则被授予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借助圣眷得以大展身手,推行自己早已准备下的政治主张,实现人生抱负。
而在他诸多行动之中,最为受陆准关注的,莫过于是大修武备,整饬边务。先有总理蓟、昌、保定练兵戚继光上疏十七事;而后,又有蓟辽总督、兵部侍郎谭纶奏请筑墩台;其后,还有总理九边屯田佥都御史庞尚鹏条上蓟镇屯田九事;此外,更有停太监阅视京营、在广宁设置战车营等诸多利于边务的大事。当然,其中最为重要的,还要数是俺答封贡,算是彻底解决了这位时刻虎视眈眈的老对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