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2 / 3)
陆准叹口气道:“算了,身体这么差,万一打死了就不好玩了。这三个也都是邓大人的人,就交给邓大人自己处置吧。只不过,邓大人,我要提醒你一句啊。”
邓博远连忙躬身,“大人吩咐就是。”
“有句话说得好,叫‘江湖事,江湖了’,多大的仇,对人家家人下手啊?下作!无耻!这样的人,一定要仔仔细细的查出来,给大伙儿一个交代!这在场的,谁没有家小啊?此风不可长!查实,严办!”
“是,卑职明白。”邓博远连忙回答道。
------------
第139章 想通
尘埃落定,邓宅卧房。
邓博远将自己的亲信白有钊接到了这里,另外两个总旗也碍于陆准要他审问的缘由,同样被总到这里。白有钊直接被抬到在邓博远的床上,另外两人则被安置在了卧房外间临时铺就的床榻上。
怕耽误了伤情,邓博远派人到留都城中去请了外伤郎中过来,郎中姓孙,花甲之年,人虽老迈,却精神矍铄,据说治疗外伤很是有一手。
可仔细查看了三人的伤情后,孙郎中的眉毛却紧紧皱成了一团,忧心忡忡的对孙郎中说道:“大人,其他两人还好,唯独这位,这伤……唉……恐怕不乐观呐!”
“什么?”邓博远也随之皱起了眉头,不太能理解他的意思。
大明天子脚下,下到学堂,上至朝堂,无论一府一县,一家一族,杖刑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刑罚了。
什么刑不上大夫,在大明就是个笑话。
想当年正德年间,群臣劝说正德爷不要去江南游玩,荒废朝政。皇帝雷霆震怒之下,一次性在午门廷杖一百四十六名大臣,十一人当场毙于杖下。
文官都有不少被打死的先例,武官就更不需要多说什么了。卫所是大明伊始屯兵的要地,对于军人来说,杖刑更为常见。只不过,在孝陵卫,尤其是管理松散又藏污纳垢的前千户所,邓博远也说不清又多少年没人动过杖刑了。
↑返回顶部↑
邓博远连忙躬身,“大人吩咐就是。”
“有句话说得好,叫‘江湖事,江湖了’,多大的仇,对人家家人下手啊?下作!无耻!这样的人,一定要仔仔细细的查出来,给大伙儿一个交代!这在场的,谁没有家小啊?此风不可长!查实,严办!”
“是,卑职明白。”邓博远连忙回答道。
------------
第139章 想通
尘埃落定,邓宅卧房。
邓博远将自己的亲信白有钊接到了这里,另外两个总旗也碍于陆准要他审问的缘由,同样被总到这里。白有钊直接被抬到在邓博远的床上,另外两人则被安置在了卧房外间临时铺就的床榻上。
怕耽误了伤情,邓博远派人到留都城中去请了外伤郎中过来,郎中姓孙,花甲之年,人虽老迈,却精神矍铄,据说治疗外伤很是有一手。
可仔细查看了三人的伤情后,孙郎中的眉毛却紧紧皱成了一团,忧心忡忡的对孙郎中说道:“大人,其他两人还好,唯独这位,这伤……唉……恐怕不乐观呐!”
“什么?”邓博远也随之皱起了眉头,不太能理解他的意思。
大明天子脚下,下到学堂,上至朝堂,无论一府一县,一家一族,杖刑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刑罚了。
什么刑不上大夫,在大明就是个笑话。
想当年正德年间,群臣劝说正德爷不要去江南游玩,荒废朝政。皇帝雷霆震怒之下,一次性在午门廷杖一百四十六名大臣,十一人当场毙于杖下。
文官都有不少被打死的先例,武官就更不需要多说什么了。卫所是大明伊始屯兵的要地,对于军人来说,杖刑更为常见。只不过,在孝陵卫,尤其是管理松散又藏污纳垢的前千户所,邓博远也说不清又多少年没人动过杖刑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