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2 / 2)
当然,仁义是指对小民百姓说的。
孙策少年治军,却能使部队军纪严明,部队所过之处,百姓一禾不损,一鸡一犬不伤,所以极得百姓爱戴,身兼各种官职,却无人称呼他的名号,都以孙郎称呼。
孙策人帅性情也豁达,并且极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三国志·吴书》)。而凡有贪迹的各处长官,闻孙郎军到,无不弃城而逃,窜伏于山野落草为寇,也算是名至实归了—本来就有官匪一家之说。
孙策自十七岁起兵,杀人无数,但绝不是嗜杀成性,而是骨头里有一股不信邪的血性。
早在初伐江东时,刘繇部将樊能、于麋占据牛渚屯,依仗粮多战具齐全,并不大在意孙策的挑战,而孙策竟于青天白日,仅率数百骑,直捣敌营,一次冲锋便突入樊能、于麋营寨,恰如同虎入羊群一般,肆意杀戮,那樊能、于麋的数万大军哪里见过这等对手?仓皇之下,全面崩溃,军粮、装备皆恭送给了孙策。
秣陵城的彭城相薛礼,觉得有勇将笮融率大军在离此不远的城南驻扎,互为掎角,孙策未必敢来轻犯,所以仍坚持效忠刘繇,拒不投降。
谁知孙策并不理睬薛礼的所谓掎角之势,径直以轻骑直袭笮融大营,笮融峙勇出兵交战,孙策率部仅一个冲阵便斩获五百多人头,而自己部队几乎无伤亡,从此笮融回寨闭门,再也不敢出动。而孙策却马不停蹄,直扑秣陵的薛礼,薛礼丧胆之下未战远遁。
回攻笮融,笮融更加不敢出战,这时竟发生了对笮融绝对利好的事情:牛渚屯被击溃的樊能、于麋等重新集结了溃军,趁孙策战笮融、驱薛礼之时,抄了孙策军的后路,袭破了牛渚屯。
孙策回军二次击牛渚,竟还是长驱直入,无人能挫其锋锐,破屯之后,将樊能、于麋等重新集结的部队一举俘获。樊能、于麋等于给孙策送去了一万多人的预备役士兵。而那被打怕了的笮融却只有眼睁睁地等着孙策重新攻来。
孙策仅是凭武艺超群,敢拼善战吗?当然不是,回军强攻笮融营寨时,孙策被流矢射中大腿,连战马都不能骑了,被部下抬回了牛渚营。却趁机派出了一个自称叛逃孙策的士兵,转投了笮融,并邀功密报:“孙郎已经被箭已死。”笮融大喜望外,立即派遣部将于兹领精骑袭击孙策残部。 ↑返回顶部↑
孙策少年治军,却能使部队军纪严明,部队所过之处,百姓一禾不损,一鸡一犬不伤,所以极得百姓爱戴,身兼各种官职,却无人称呼他的名号,都以孙郎称呼。
孙策人帅性情也豁达,并且极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三国志·吴书》)。而凡有贪迹的各处长官,闻孙郎军到,无不弃城而逃,窜伏于山野落草为寇,也算是名至实归了—本来就有官匪一家之说。
孙策自十七岁起兵,杀人无数,但绝不是嗜杀成性,而是骨头里有一股不信邪的血性。
早在初伐江东时,刘繇部将樊能、于麋占据牛渚屯,依仗粮多战具齐全,并不大在意孙策的挑战,而孙策竟于青天白日,仅率数百骑,直捣敌营,一次冲锋便突入樊能、于麋营寨,恰如同虎入羊群一般,肆意杀戮,那樊能、于麋的数万大军哪里见过这等对手?仓皇之下,全面崩溃,军粮、装备皆恭送给了孙策。
秣陵城的彭城相薛礼,觉得有勇将笮融率大军在离此不远的城南驻扎,互为掎角,孙策未必敢来轻犯,所以仍坚持效忠刘繇,拒不投降。
谁知孙策并不理睬薛礼的所谓掎角之势,径直以轻骑直袭笮融大营,笮融峙勇出兵交战,孙策率部仅一个冲阵便斩获五百多人头,而自己部队几乎无伤亡,从此笮融回寨闭门,再也不敢出动。而孙策却马不停蹄,直扑秣陵的薛礼,薛礼丧胆之下未战远遁。
回攻笮融,笮融更加不敢出战,这时竟发生了对笮融绝对利好的事情:牛渚屯被击溃的樊能、于麋等重新集结了溃军,趁孙策战笮融、驱薛礼之时,抄了孙策军的后路,袭破了牛渚屯。
孙策回军二次击牛渚,竟还是长驱直入,无人能挫其锋锐,破屯之后,将樊能、于麋等重新集结的部队一举俘获。樊能、于麋等于给孙策送去了一万多人的预备役士兵。而那被打怕了的笮融却只有眼睁睁地等着孙策重新攻来。
孙策仅是凭武艺超群,敢拼善战吗?当然不是,回军强攻笮融营寨时,孙策被流矢射中大腿,连战马都不能骑了,被部下抬回了牛渚营。却趁机派出了一个自称叛逃孙策的士兵,转投了笮融,并邀功密报:“孙郎已经被箭已死。”笮融大喜望外,立即派遣部将于兹领精骑袭击孙策残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