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1 / 3)
近三十年之后,笔者在某部采访时,曾经询问过一位佩戴列兵军衔的新兵。
“你知道陈代富吗?”
那新兵骄傲地说:“我父亲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陈代富,如果不是陈代富,我不会到这个部队来当兵!”
按照军指挥所的命令,390团穿插部队连夜翻越了四千八百多米高的牙比拉山。
下午二时许,尖刀连五连到达“32”高地前沿。
班长汪绍荣带领六名侦察兵,走在队伍的前面。
“32”高地,左边是陡峭的悬岩,右边是波涛滚滚的牙比河,中间有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通向瓦弄,山坡两侧长满了齐人高的杂草,这是通向瓦弄的必经之路。
“注意,搜索前进!”汪绍荣命令道。
“发现地雷!”侦察兵秦顺清报告。
汪绍荣从背上取下标志牌,插到地上。
“嗖嗖……”两发子弹迎面飞来,打在身边两分尺远的地方,溅起一团烟尘。
“注意隐蔽!”汪绍荣趴在地上,向山上观察,发现一名印军哨兵端着枪正向他们瞄准,汪绍荣端起枪。调好了标尺,“啪……啪……”打了两个点射,印军哨兵一闪不见了。
等了一会见没有动静,汪绍荣小声说道:“注意隐蔽前进。”他刚直起身子,便听到四面响起了密集的枪声。他四下看去,只见周围二、三十米远的地方全是印军地堡,正前方一排就有五个地堡,交叉火力封锁了通向瓦弄的小道。
按照侦察班的报告,五连全部压了上来,趁印军蒙头转向之际,一口气打掉了前面的五个地堡。
连长下达了冲锋的命令。五连刚冲到半山腰,山上的印军便放起火了。寒冬天气,草木枯黄,火借风势,漫山燃烧,霎时眼前变成一个火海,高大的松树烧成一根根通红的火柱,向四面八方倒下来,堆成道火墙,挡住了冲击的道路。
↑返回顶部↑
“你知道陈代富吗?”
那新兵骄傲地说:“我父亲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陈代富,如果不是陈代富,我不会到这个部队来当兵!”
按照军指挥所的命令,390团穿插部队连夜翻越了四千八百多米高的牙比拉山。
下午二时许,尖刀连五连到达“32”高地前沿。
班长汪绍荣带领六名侦察兵,走在队伍的前面。
“32”高地,左边是陡峭的悬岩,右边是波涛滚滚的牙比河,中间有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通向瓦弄,山坡两侧长满了齐人高的杂草,这是通向瓦弄的必经之路。
“注意,搜索前进!”汪绍荣命令道。
“发现地雷!”侦察兵秦顺清报告。
汪绍荣从背上取下标志牌,插到地上。
“嗖嗖……”两发子弹迎面飞来,打在身边两分尺远的地方,溅起一团烟尘。
“注意隐蔽!”汪绍荣趴在地上,向山上观察,发现一名印军哨兵端着枪正向他们瞄准,汪绍荣端起枪。调好了标尺,“啪……啪……”打了两个点射,印军哨兵一闪不见了。
等了一会见没有动静,汪绍荣小声说道:“注意隐蔽前进。”他刚直起身子,便听到四面响起了密集的枪声。他四下看去,只见周围二、三十米远的地方全是印军地堡,正前方一排就有五个地堡,交叉火力封锁了通向瓦弄的小道。
按照侦察班的报告,五连全部压了上来,趁印军蒙头转向之际,一口气打掉了前面的五个地堡。
连长下达了冲锋的命令。五连刚冲到半山腰,山上的印军便放起火了。寒冬天气,草木枯黄,火借风势,漫山燃烧,霎时眼前变成一个火海,高大的松树烧成一根根通红的火柱,向四面八方倒下来,堆成道火墙,挡住了冲击的道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