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凯旋的装甲部队通过街头时,整个小石城都沸腾了.人们将狂欢节日的假面具戴在头上,随着铜管乐队和黑色摇滚乐杂乱无章的喧腾,满街都跳起了迪斯科.一支崇拜"重金爱尔兰U-2乐队',奏起一支支走红歌曲——《战争》、《男孩》、《不会忘记的火焰》、《在血色的天空下》.

  一些美国人似乎喜欢用一种哀怨的情绪,来欢迎那些凯旋的英雄.人群中有人站出来摇滚,在坦克车上高唱,路边的妙龄少女将一把把的鲜花洒向行进的队伍.于是,士兵们跳出装甲车,也汇人摇滚的歌海,整个小石城似乎也随之摇滚.

  美国人似乎也更喜欢用戏渡和玩世不恭的态度看待一切战争.在刚刚使用最现代化的武器赢得了一场现代化的战争以后,那些从枪林弹雨中走回的迷彩军人们的歌声里,也带着一种现代人生命中永远不得以满足的抱怨情绪.

  克林顿及其追随者们,完全沉醉于海湾战争胜利的喜悦之中,沉醉于将要人主白宫的喜悦之中……

  克林顿从这欢庆的喜悦之中尝到了苏联解体的甜头,玩味到军事的重要和战争胜负的分量,一时间,他忘却越南战争时期为了逃避兵役而机关算尽的心境,真正找到了独领"世界宪兵"风骚的感觉.于是,他立下一个"宏愿":登上总统宝座后,也要找个机会出一出打胜仗的风头,以回答一些政敌对自己的鄙视.

  此时的克林顿,多么希望世界哪个地区、哪个国家出现一些政治动乱啊!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就在克林顿人主白宫不久,位于非洲之角的索马里由于两个主要部族为权势和领土的斗争,而引发了军阀割据混战,并造成大量军民伤亡和难民外逃.这一事件,正好给一向以维护"人权"为借口的美军填补苏联势力离去、插手和干涉索马里内政找到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索马里这个非洲东部的小国,人口不过840万,面积不足6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早年曾被英国.

  意大利瓜分,1961年取得独立,建立了索马里共和国.

  索马里人本属同一民族,但国内却分很多部落,部落与部落之间存在着矛盾.1969年西亚德.巴雷出任总统.由于他在国内政策上体现"多部族利益均等",因而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政局比较稳定.1985年以后,西亚德走向独裁,任人唯本部族是用,排挤其他部族人士,使得部族矛盾激化,西亚德政府逐渐失去人心.

  1988年5月开始,索马里北部的伊萨克部族、南部的达鲁德部族、中部的哈威依部族先后展开反政府的武装斗争.1990年8月,三方部族首领召开协商会议,决定联合起来对政府军采取一致的行动.1991年1月27日,武装冲突爆发,经过激烈战斗,反对派很快控制了首都摩加迪沙,并宣布推翻西亚德政权,成立了临时政府.

  但是,在反对派内部,以临时总统迈赫迪为首和以联合大会党主席艾迪德为首的两派,因权力之争发生严重内讧,引起了一场新的内战.为此,其他部族又联合起来向首都发兵,首都摩加迪沙立即变成了部落间相互厮杀的战场.双方动用了包括机枪.

  火箭、大炮在内的各种轻重武器,首都硝烟弥漫,造成300余人死亡,700多人受伤.后经调解,迈赫迪虽然作出了让步,但只在政府中为艾迪德派留下少量职位,艾迪德并不买账.一个月之后,双方冲突再起并发展成为大规模军事作战行动.

  1992年1月4日,迈赫迪集结部队反攻摩加迪沙.激战的结果,艾迪德武装主要控制首都以北地区,迈赫迪控制首都以南地区.联合国和欧共体一直想努力使双方坐到同一张谈判桌上来,都未成功.

  连年的战乱使索马里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近年来又遭受本世纪最严重的干旱,农业一蹶不振,使得原本就十分虚弱的经济更加恶化.战乱饥荒和大量武器流人民间,造成四处打家劫舍的人增多,人人手中有武器,整个国家处于无政府状态.据统计,两年来,已有30万索马里人死于饥荒,使200万人受到饥荒威胁,每天有1000人濒临死亡边缘.大约100万人逃往邻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