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以后,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以后,还是尽量来这里见面,法租界认识你的人太多了。”邓湘涛叮嘱着说,朱慕云身为宪兵分队的宪佐班长,是法租界最大的中国特务。

  在法租界,可以不认识法国人,但一定要认识朱慕云。否则,商人做不成生意,住户不能安心居住,工人不能顺利工作,就连学生,都有可能不能上学。

  “区座,机场的那家杂货店,是不是我们的一个点?杂货店的伙计,是不是从杭州电讯人员训练班出来的?”朱慕云问。

  1933年3月,军统当时还是以特务处的名义存在,当时就在杭州开办电讯人员训练班第一期。至1937年5月,总共办了九期。学员由军事委员会交通研究所、上海三级无线电传习所、南阳无线电传所,以及中华无线电传习所之学生考选。

  当然,还有一些从国外回来的特殊人才。比如说徐慧莹,她就是杭州电讯人员训练班的八期毕业。

  在训练班,除了授以电讯技术外,还学习情报知识,施以军事、政治训练。徐慧莹因为业务娴熟成绩优异,被留下担任电讯班教员。

  第九百三十八章 功勋情报员

  听到朱慕云的话,邓湘涛很是震惊。1938年春夏之际,古星还没沦陷,特务处即在古星机场附近,设立防空情报分台。当时,就是以杂货店为掩护,专售香烟、花生、煤油、散酒等物给国军空军士兵。

  店主是一对夫妻,他们并不参与情报搜集工作,只负责掩护伙计余春桃。余春桃是浙江绍兴人,杭州电讯人员训练班第九期学员。毕业时,训练班从杭州搬到古昌,他协助搬运。

  第十期就是在古昌县办的,之后,余春桃就被安排在古星工作。直到古星沦陷前,他被安排到机场杂货店当伙计,负责搜集日军战机资料。

  38年11月,古星沦陷,百姓多随政府进入四川,而杂货店并没撤退,甚至都没有关张。反而趁机进货,继续经营。当时,古星宪兵队会同警察局、维持会,开始按户检查有无抗日分子潜伏。

  当时的办法比较单一,主要也是以搜查军人为主。凡额前有帽痕,或者虎口有厚皮者,都会被认为是中国军队人员,一律拘讯。当时的国军士兵,经常戴军帽,或者托枪,当然会留下痕迹。

  而店主夫妻本就是普通老百姓,而且他们经营杂货店时日已久,身份经得起查验。余春桃接受的主要是电讯技术,就算是军事训练,也以手枪为主,身上自然不会有这样的痕迹。

  土头土脸、待人客气,给人以老实之感的店主夫妻,加上没有帽痕,虎口也无厚皮的余春桃,让他们顺利拿到了安居证。自那以后,基本上就再也没人去杂货店检查过。

  这家杂货店的顾客,自此以后,也以日军空军士兵为主。日本兵常来沽酒、买烟,杂货店的生意很是红火。基本上,每天上午八时开始,因敌机执行作战任务,杂货店生意清淡。下午五时以后,营业转旺,一直到晚上九点以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