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时,陈凯之接着道:“其实这天下万物,说得再好,唯有实践之后,方能得到真知。这本是圣人的教诲,可是当今天下,风气却多是以空谈为主,其实讨论并非是坏事,只是脱离了一切实际,做无用的讨论,又有什么用呢?”

  “吾等读书人,上得皇恩,更蒙先师教诲,下承黎民百姓,为百姓所敬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理应兼济天下,若只是一味的坐而论道,对于天下,没有任何助益,就如学生这般,蒙诸公不弃,得以文章三入地榜,荣耀加身,名传千古,可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传世的文章,何其多矣,可是上能报国家,下能安黎民的人,却是凤毛麟角,学生之志,不在于文章,文章只是让学生明白事理,去看破万物的本质,四书五经,是教诲学生什么可以为,什么事不可以为,何为仁,又何为义,可是……”

  陈凯之顿了顿,才继续道:“可是学生不以此满足,学生以为,至圣先师所言,学生还未做到,君子讷于言而敏于事,学生文章太多了,言的太过了,可是真正的事,学生惭愧,至今还未做过一桩。”

  这个时候,在聚贤厅里,诸学士们却是鸦雀无声。

  杨彪突然意识到,这一番对谈,竟是……

  他沉思了片刻,眼眸猛地一张:“此论,足以开宗。”

  开宗?

  诸学士们顿时愕然。

  所谓开宗,便是开宗立派。

  当今天下,儒家的学派不少,比如儒家八派,而这儒家八派之下,又有无数的分支。

  陈凯之的这一番用儒家的招牌来解释实践论,实在令人耳目一新。

  可是开宗立派……

  开宗立派可不是说说而已的,它需要大量的论述,也需要许多弟子或者是大儒协助着去完善理论。当然,还需要得到广泛的传播,至少需要有一批铁杆的得意门生。

  以上这些,都是必要的条件。

  自然,这里头最核心之处就在于,你得有一个能够自我完善,同时具有很强说服力的核心思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